降壓不當也會中風
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期,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血管也會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熱脹冷縮。此時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一般較夏季要升高10~20mmhg,如何使用降壓藥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人們都知道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對有些患者,血壓降至正常也會導致中風。
今年68歲的馬老師患高血壓20年了,長期服用降壓藥。近一段時間他經常感到頭暈乏力,行走、站立時症狀加重,臥床休息時消失。前幾天早上一量血壓:150/95mmhg!趕緊找出兩片心痛定舌下含化。半小時後,他的血壓降至120/70mmhg,但同時感到右側肢體無力,話也說不出來了。到醫院一查,被診斷為中風。馬老師不解:自己只是把血壓降到了正常,怎麼會中風呢?參加會診的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博士生導師王新志教授說,馬老師患的是缺血性腦卒中,還伴有頸動脈高度狹窄,導致這次發病的直接原因是降壓不當。
王教授解釋說,把血壓控制在一個適當的水平確實可以有效降低中風的發病率,但並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將血壓降到正常值。對於長期患有腦動脈狹窄或硬化的病人來說,血壓降到正常標準,輕者可出現站立行走時頭暈、心慌、乏力、出汗症狀,重者可導致腦梗塞。原因在於血液是靠壓力和流速來保證腦組織供血的。當人直立時,腦處於高位,此時機體需要一定的血壓壓力才能保證腦部充分的血供應。腦動脈狹窄病人腦部供血量本來已顯不足,此時如硬性降壓,血液只能供應到腦動脈的主幹和分支,兩支動脈之間的腦組織邊沿區域就會出現缺血灶,從而導致中風偏癱。如果形象地比喻,就像機械澆灌的麥田,因動力不足,兩塊麥田之間的地域因澆不到水,麥苗就會幹枯一樣。由於這類中風是因血流達不到所引起的,醫學界稱此為分水嶺性腦梗塞,也叫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有時液體攝入過少,或丟失過多(腹瀉、高燒出汗、不恰當地使用利尿藥等)導致的血容量相對不足,也可造成這種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但均發生在腦動脈狹窄的基礎上。
對於這種因服用降壓藥導致的腦梗塞,王新志教授建議大家:
第一,由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均可引起頸動脈狹窄或硬化,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所以長期患有三高的病人最好到醫院作個檢查,如頸部彩色多普勒和腦血管造影。如果病人存在有頸動脈或椎動脈狹窄、硬化,就不能將血壓降到正常值,而應當比正常值略高一些。至於高多少為好,最好請專家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給予指導。
第二,當出現站立行走時眩暈心慌、肢體無力等輕度腦缺血症狀時,不要急於服用降壓藥,尤其禁止舌下含服心痛定。此時病人應該及時上醫院診治。因為含服心痛定吸收快,降壓作用強,對病人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