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推拿療法
【概述】
腹瀉亦名“消化不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可發生,而尤以冬秋兩季為多,如不及時治療,遷延日久可影響小兒的營養吸收、生長和發育。重症患兒還可產生脫水、酸中毒等一系列嚴重症狀。
小兒脾胃虛弱,無論內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腎虛寒等,均可引起腹瀉。臨床有寒濕瀉、濕熱瀉、傷食瀉和睥虛瀉之分。寒濕瀉便稀多沫,色淡不臭,口淡不渴;濕熱瀉腹痛即瀉,急迫暴注,色黃而臭,身熱口渴;傷食瀉瀉前哭鬧,瀉後痛減,便多酸臭,口臭納呆;脾虛瀉久瀉不愈,反覆發作,食後即瀉,甚則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脈微欲絕。
腹瀉的治療原則為止瀉,按摩施以不同手法,或溫中散寒,或清熱利濕,或消食導滯,或健脾溫陽,達到恢復臟腑生理功能,治癒各種腹瀉的目的。
【按摩療法】
1.寒濕瀉
(1)取坐位,用兩拇指指腹端自眉心向眉梢分推50次,自下而上推天門50次;再用拇指橈側緣補脾經、補大腸經、推三關各100次,用拇指指腹端揉外勞宮50次。
(2)取仰臥位,用掌或四指摩腹部3分鐘;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臍部2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下肢足三里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推上七節50次;再用指擦法橫擦背部脾俞、大腸俞、小腸俞穴各1分鐘;最後用中指指腹端揉龜尾3分鐘。
2.濕熱瀉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自前向後直推太陽穴50次,清大 腸、清小腸各100次,清脾土150次;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 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最後用中指指腹端揉小天心、一窩 風各5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捏天樞、神闕穴各1分鐘,以 周圍皮膚透紅為度;再用掌心揉中脘穴1分鐘。
(3)取俯臥位,用中指指腹端揉龜尾3分鐘。
3.傷食瀉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大腸100次,推四橫紋100次;再 用示(食)指、中指兩指指腹面清天河水100次。
(2)取仰臥位,用指摩法摩腹2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中 脘、天樞、合谷穴各2分鐘。
(3)取仰臥位,用雙手拇指沿肋弓角邊緣或中脘至臍向兩旁分 推100次;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肚角100次;最後用掌根揉 臍100次。
4.脾虛瀉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100次,補大腸100次,推三 關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板門10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捏天樞、神闕穴各1分鐘,以 周圍皮膚透紅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下肢足三里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推上七節50次,再揉脾俞、胃俞、龜尾穴各2分鐘;最後用拇指、示(食)指捏脊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