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治痛經 | 養生知識網


 

A-A+

穴位貼敷治痛經

2018年04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23歲的姍姍5年前因經期淋雨受寒後出現痛經,每到經期就會痛得大汗淋漓、噁心嘔吐,必須臥床休息,無法堅持工作。週期性疼痛如同定期“受刑”。她到湖北省襄樊市中醫醫院針灸科就診,醫生號脈後認為姍姍證屬寒濕凝滯,治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採用穴位貼敷外治法兩次後,患者月經來潮時少腹墜痛明顯減輕,能堅持工作。治兩療程後,腹痛等症狀悉除,隨訪半年未復發。

中醫認為,“痛經”是由於氣血失調,血行受阻引起的疼痛,所謂“不通則痛”。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的一種外治法,它是在中醫基本理論特別是“經絡學說”的指導下,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發揮了穴位與藥物的雙重效應,使之起到行氣血、營陰陽的整體作用,且無創傷,無痛苦,方法簡便,對懼針者、體質虛弱者、不宜服藥者尤為適宜。

穴位貼敷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療效最好,藥選丁香、肉桂、細辛、元胡、川穹、紅花各等份,研末用醋調勻,隨用隨調。所選中藥均為辛溫之品,兼有芳香走竄或行氣活血之效,易於皮膚吸收。用醋調敷,促進藥物滲透。

貼敷取主穴關元、神闕。根據情可加氣海、次髎、水道、腎俞等穴。所選主穴為任脈經穴,並與衝脈相遁通。《素問·舉痛論》說:“衝脈起於關元” 。衝脈穴位於臍下三寸,又稱“丹田”,為《難經》所言“臍下腎間動氣之所”,內通胞宮,因此具有調理沖任、補腎壯陽、溫通經脈之功效,是治療婦科之要穴。神闕居臍中,亦屬任脈經穴,乃“神氣”通行出入之門戶。氣海調理一身之氣;腎俞溫腎壯陽;水道為陽明經穴,《千金要方》中稱“胞門”、“子戶”,是治療腹痛的常用穴;次髎穴祛寒止痛。 
 

標籤:【痛經】【治】、【貼敷】、【穴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