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拔罐療法
痛經是指婦女月經來潮時及行經前後出現小腹脹痛和下腹劇痛等症狀。痛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初潮時就有發生,婦檢時生殖器官並無器質性病變者;繼發性痛經是因子宮內膜移位,急、慢性盆腔炎,子宮狹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疼痛。按病因、疼痛性質及其發生時間不同主要分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滯及氣血虛弱3型。
一、氣滯血瘀
(一)症狀
經前或行經第一二天,小腹脹痛,怕按,甚則小腹劇痛而發生噁心、嘔吐,伴胸脅作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淨疼痛消失。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膈俞、肝俞、次髎、中極、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5-2-1]。
圖 5-2-1 膈俞、肝俞、次髎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5-2-1]。
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俯臥,骨盆後面,從髂脊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見圖5-2-1)。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見圖4-6-1)。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19-3)。
(3)拔罐方法刺絡拔罐法。膈俞、肝俞兩穴用梅花針叩刺出血,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點冒出皮膚為度。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氣海、曲泉、三陰交、太沖。
(2)定位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見圖2-18-1)。
曲泉: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屈膝端坐,當膝內側高骨(股骨內上髁)後緣,位於兩筋前方,膕橫紋頭上方處為取穴部位,見圖5-2-2]。
圖 5-2-2 曲泉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見圖5-1-6)。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6-3]。
(3)拔罐方法太衝穴用梅花針叩刺出血,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二、寒濕凝滯
(一)症狀
月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自覺冷痛,得溫熱則疼痛減輕,按小腹覺疼痛加重,經量少,經色暗黑或有血塊,或有怕冷、身疼。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腎俞、中極、陰陵泉、三陰交。
(2)定位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4-5-3]。
中極:見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見圖3-10-2]。
三陰交:見前。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水道、中極、地機、三陰交。
(2)定位水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見圖5-2-3)。
圖 5-2-3 水道、中極
中極:見前。
地機: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見圖5-1-6)。
三陰交:見前。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氣血虛弱
(一)症狀
經後一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喜歡揉按腹部,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無力,或面色差,或食少,大便清稀。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脾俞、氣海俞、關元、足三里。
(2)定位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4-5-3]。
氣海俞: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臥,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第2腰椎往下摸1個椎體,即為第3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4-5-2]。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見圖5-1-2)。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0-4)。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脾俞、次髎、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2)定位脾俞:見前。
次髎:見前。
氣海:見前。
足三里:見前。
三陰交:見前。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痛經效果較好,但療程較長,一般要連續治療2~3個月經週期,患者要有信心配合治療。
(2)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的調節,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煙酒,保暖防寒,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和壓力,經期不宜洗冷水浴和游泳,忌過性生活。
(3)要積極查治可能引發痛經的原發病症。
五、病例
呂某,女性,24歲。未婚,月經15歲初潮,經量一貫偏少,有血塊,經色較暗。每次行經期間均出現小腹脹痛,疼痛劇烈時甚至有噁心嘔吐、出冷汗、四肢冰冷等症狀,需服用止痛藥止痛。穴取血海、膈俞、肝俞、中極、次髎,採取刺絡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針點刺出血,以皮膚發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施術當天疼痛明顯減輕,用該法在以後每次月經前約3天開始施術,每日1次,連續施術3療程,結果2年來除經期偶有小腹隱痛、輕微腰酸之外,未見劇烈疼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