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主玩耍的好處
都說,玩耍就是孩子的工作。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所有孩子天生都是酷愛“工作”的人。這份“工作”除了可以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之外,還可以幫助他們培養獨立性、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獲得自信並發揮創造能力。前提是,你不剝奪他們“工作”的時間和空間,並且不干涉他們自主選擇和進行“工作”的要求和權利。
自主玩耍:學會解決問題——孩子隨時隨地都需要解決問題,自主玩耍,讓孩子學到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學到耐心,得到自信。
把一杯水完好地從廚房端到客廳來,然後坐到沙發上,一滴不漏地把水喝掉,對你來說輕而易舉,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卻可能是一場考驗。
把顏色塗在框子裡,用透明膠帶將兩個盒子粘在一起而不纏到手上,汽車輪子掉了再把它插上去……孩子隨時隨地都需要解決問題,哪怕是你覺得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可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學到耐心,得到自信。
自信心:還有什麼比自己解決了某個難題更讓人自信心大長的?我永遠記得辰辰兩歲多時第一次自己爬上樹後的驕傲和興奮表情。即使那棵樹不過1米多高,最低的枝椏只有二、三十厘米。但那是他第一次沒有成人幫忙自己爬上去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能夠做到。
靈活性:澤志跟外婆玩畢家爸爸設計的數學啟蒙遊戲。其中一個規則是一方出的牌是10的話,那麼另一方可以放兩2張牌出來,加起來比10大就可以轉敗為勝。澤志玩了幾次後,開始在每當外婆出10的時候,轉過身去選兩張相加一定超過10 的牌來出。外婆說澤志耍“老千”,爸爸則說澤志的數學還不錯。是的,對4歲的孩子來說,可以敏捷地做到10以上的加法很不容易了,但更重要的是,澤志其實是在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靈活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牌德”問題倒不那麼重要了——等他以後跟同伴玩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教訓”他。
耐心:在玩耍中,因為沒有特定目標和時間的壓力,孩子可以反覆實驗,不斷失敗,直到找到某種答案或解決方式。此時,孩子唯一要滿足的是自己的好奇心——而這是所有學習活動的最大動力。辰辰兩歲的時候,在浴缸裡洗澡,給他一塊泡沫板子,他往上面放小人兒,放一邊,板子斜了,小人兒掉進水裡,試著放中間一點,再試放兩個小人兒,兩邊各放一個,在兩邊對稱位置上各放一個……辰辰從小是個精力格外旺盛的孩子,但是看他那次專心地倒騰了半個小時的小人兒和泡沫板之後,我們再沒有擔心過他將來會多動。
“我能做”,我相信是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品格。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成年後的生活裡,一定會有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個“我能做”的信念,孩子就能做到、就能去克服。對我來說,這甚至比孩子們會“1+1=2”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