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熱 家長先搞清6件事 | 養生知識網


 

A-A+

孩子發熱 家長先搞清6件事

2019年01月30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在兒科,醫生接診最多的就是發熱患兒。通常,若患兒體溫較高、發熱症狀明顯,但一般情況良好,醫生會給孩子用點退熱藥,建議家長讓孩子回家多休息、多喝水,繼續觀察,不會開很多藥,特別是抗生素。然而,很多家長對醫生的這種做法不理解。有些家長說:“我打出租車過來,花了150元錢,你就給我幾句話,一點藥都不開,就讓我們回去 孩子再發熱怎麼辦 ”有些家長說:“如果回家後,熱度依然不退,把孩子的腦子燒壞怎麼辦 打吊針好得快,我們要求打吊針!”還有些家長,則直接跑到門診辦公室,投訴醫生不負責任。

發熱是怎麼回事?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神經系統的發育有所差異。孩子越小,機體發育越不成熟。當周圍環境溫度比較高、穿衣服比較多、脫水(喝水太少、大量出汗或拉肚子等)、劇烈哭吵,甚至房間內空氣不流通、比較悶熱時,都會引起發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同時,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較弱,比成人更易受到外界毒、細菌的侵害,發熱更常見。

一般地說,發熱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感染引起,醫學上稱之為感染性發熱。實際上,感染後發熱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發熱是機體對外界細菌、毒侵入的一種防禦反應。另一種是非感染性發熱,即發熱不是由細菌、毒等感染引起,如風濕熱、藥物熱,打預防針後出現輕度發熱等。

最常見的導致孩子發熱的原因是感冒。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成人差,感冒的頻率也會比成人高一些,特別是在春季、冬季和季節交替時。通常,學齡前兒童每年可能會患4~8次感冒。

當孩子感冒,發熱時,家長應仔細觀察。若孩子在熱度升高時,變得萎靡不振、不想吃飯,而一旦熱退,就活蹦亂跳的,基本上沒什麼問題。若孩子熱退以後,仍然萎靡不振、手腳冰涼,或伴有拉肚子、小便時哭鬧等情況時,則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發熱會把腦子燒壞?

有些家長擔心,發熱會把孩子的腦子“燒壞”。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回事。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小孩子因為高熱不退而“變傻”,便誤以為是高熱把腦子“燒壞”了。

實際上,這些孩子是因為患腦炎或其他疾病而導致的智力下降,發熱只是疾病的一個表現而已。更何況,大腦組織是蛋白質結構,要把蛋白質破壞、使腦細胞受損,起碼要燒到42℃以上,而在一般情況下,這麼高的熱度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當然,有些發熱對智力確實存在一定影響,最典型的是高熱驚厥。有些小孩子特別敏感,稍微有點發熱就“抽筋”。若反覆“抽筋”,就會影響腦細胞功能、影響智力。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這樣,且只有持續“抽筋”,沒有處理才會損傷腦細胞。

用藥效果不好立刻換藥?

有些孩子在吃了一天的藥後,熱度不退,家長心急如焚,再次去醫院就醫,堅決要求醫生換藥。實際上,藥物吃進去或者肌肉注射、靜脈滴注進去,要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需要一段時間。時間沒到,就說這藥無效,肯定是沒道理的。通常,一種藥起碼要用一個療程。若仍然無效,再換藥也不遲。

發燒一定要送到大醫院?

都說“小病進社區,大病進大醫院”,但這僅僅是個“說法”而已。對許多家長而言,孩子病了,哪怕是小病,也是最要緊的,一定要去大醫院看。每年感冒高峰的時候,上海4家知名兒科醫院總是人滿為患,簡直比菜市場還要“熱鬧”。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診,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僅排隊等候時間長,還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平心而論,感冒並不一定非要去大醫院看。大醫院可能設備好些、醫生的學歷層次高些,但這些都不是看感冒所必需的。大醫院的水平主要體現在對疑難雜症的處理上,社區醫院醫生看感冒與三級醫院醫生看感冒,基本上沒什麼區別。

發熱有沒有必要驗血?

接診發熱的孩子,醫生一般都會開一張驗血單,讓孩子去驗血常規。這時候,家長心疼了:我們家寶貝,讓你戳一針,要出血,多疼啊,最好不要驗血。

實際上,血常規檢查結果對醫生判斷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示孩子發熱是病毒感染引起,還是細菌感染所致。儘管大多數發熱患兒為普通病毒性感冒,但也有少部分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抑或是普通病毒性感冒數天後,並發細菌感染。若醫生把所有患兒都當成普通病毒感染來治療,肯定會耽誤部分孩子的病情。反之若醫生把所有患兒都當做細菌感染來處理,濫用抗生素,對孩子更不利。因此,若醫生開單子讓孩子去化驗,家長們即便覺得心疼也得去,因為這樣對孩子有好處。

要“吊鹽水”、吃消炎藥嗎?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感冒、發熱一定要“吊鹽水”,用消炎藥,否則病好不了。還有些家長總是要求醫生給自己的孩子用最好、最貴的藥。實際上,最好、最貴的藥並不一定對孩子最有用。這不是錢多錢少、貴與不貴的問題。而是如何對症下藥的問題。

感冒是不是要用消炎藥?答案是,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堅決不用。抗生素不殺病毒,當發熱乃病毒感染所致時,用抗生素不僅沒效果,還可能造成肝腎功能、聽力等方面的損傷,得不償失。

特別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的年齡、體重、器官發育狀況不同,藥物種類、劑型、劑量的選擇都不盡相同,絕不是“人小一點,藥量少一點”那麼簡單。孩子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切莫擅自給孩子用藥,更不能像到餐館裡點菜一樣“點藥”。

還有些家長偏愛“吊鹽水”,覺得上次孩子發燒,“吊了鹽水”就好了,這次也要求“吊鹽水”。實際上,“吊不吊鹽水”,要具體論證分析。我們的原則是,如果一種疾病能夠口服用藥,就不打肌肉針:如果能夠打肌肉針,就不選擇靜脈輸液。

為什麼要盡量避免輸液?理由有以下5點:首先,大多數藥物口服以後,吸收非常好,且藥物經胃腸道吸收後,緩慢入血,不良反應最輕、最安全。靜脈輸液則不同,藥物直接進入血液,不良反應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嚴重的會迅速危及生命。其次,口服用藥可避免因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導致的一些交叉感染。第三,打肌肉針、靜脈針有一定痛苦,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第四,一天3次或4次口服用藥可使全天的血藥濃度穩定在較高水平,療效更好。靜脈輸液無法做到這一點,除非一天24小時都在輸液,否則一旦停用,血藥濃度馬上下降。第五,口服用藥既簡單,又便宜,輸液不僅要花很多時間,費用也貴。

 

 

標籤:【寶寶發燒怎麼辦】【小孩發燒怎麼辦】【孩子發燒怎麼辦】、【寶寶發燒38度怎麼辦】、【孩子咳嗽怎麼辦】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