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應是一年四季都不可中斷的護膚功課
養生導讀:夏末秋初養生,你知道怎麼做嗎?有些人認為“春捂秋凍”對健康有好處,天冷了也要凍著;還有些女性朋友天冷了還穿露臍裝……這些都是不好的養生習慣。今天為你盤點夏末秋初養生十誤區,可不能讓一些看起來“有道理”的養生誤區毀了你的健康。
夏末秋初養生十誤區
1、春捂秋凍,凍著就有好處
常說的“春捂秋凍”中的“秋凍”是指秋季到來之後,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以增強身體的御寒能力。所以“秋凍”的目的是鍛煉身體的耐寒性。
很多年輕朋友在秋季氣溫驟降時也不及時地添加衣物,認為“凍著就有好處”的觀點是不對的。人體在氣溫急劇變化時抵抗力會減弱,很容易感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另外,“秋凍”不適用於老人、孩子等體質弱的人群。凡事皆有度,穿得太單薄和太厚實都不好。
2、穿露臍裝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肚臍是萬萬不能在天氣轉涼時受寒的。因為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所以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若長期受涼,泌尿系統疾病也容易找上門來。因此,不要為了追求性感而冒風險,穿露臍裝。這可是要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做代價的,日後可是麻煩很大的。
由於夏末初秋的天氣還是很熱,有的人晚上睡覺就還用的夏天的毛巾被或者薄被子。其實這個季節雖然氣溫沒有完全下降,但早晚溫差大,尤其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要蓋上被子,尤其是肚子。蓋上肚臍睡覺以防肚子受涼引發的腹瀉與感冒。
3、初秋不防曬
對於防曬,不少人都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夏日已過,不用再執著於日日防曬,其實秋冬的太陽也是不容忽視的,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依然可以傷及皮膚,導致皮膚紅腫、脫皮,甚至發生皮膚病!因此,無論男女,無論黑白,都要注意防曬!防曬應是一年四季都不可中斷的護膚功課。
由於初秋的天氣漸漸轉涼,加上皮膚的陳代謝逐漸變得緩慢,如果皮膚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下,極易引起曬傷。因此,初秋時節更應該注意紫外線侵襲皮膚。眼睛和唇部是防曬格外要注意的部位,因為眼睛周圍的皮膚很薄,一般的眼霜是達不到防曬效果的,所以在購買時,應選購有潤澤和修護作用的眼部防曬品。另外,配戴太陽鏡也是眼部防曬的一個好方法。唇部的肌膚較為柔嫩,在強烈紫外線的輻射下很容易失去光澤和產生死皮,因此盡量選用防曬效果的潤唇膏來加以保護。
4、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生薑的好處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為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為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不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姜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常用姜。中醫認為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薑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另外,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5、急著貼秋膘
經過一個夏天炎熱的天氣,立秋之後,很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不過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氣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
正確的做法是,在秋季進補前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期,先吃一些有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
除此之外,貼秋膘也要分人。天氣轉涼,人們食慾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秋季容易出現口乾唇焦等秋燥症候,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蓮子、茯苓餅、芡實、山藥等。
6、“秋燥”補水喝白水
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對付“秋燥”的最簡單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是不好的,大量的白水會沖淡胃液,打亂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我國古代醫學家千百年前就總結出了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攝入鹽水,既能讓體內水分不輕易流失又能維持身體的鹽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潤肺養肺、潤腸通便的作用。做好水分補給就不擔心“秋燥”傷人啦。
7、無病進補,以藥代補
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8、人人都可以吃螃蟹
“秋風起蟹腳癢”,立秋後正是吃螃蟹的時節。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螃蟹,營養十分豐富,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但如果吃得不當。可能會帶來健康損害。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螃蟹吃多了可以引起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而對於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人來說,吃了螃蟹更會加重病情,所以這些病人是不宜進食螃蟹的。
第一類就是肝炎患者。這類病人進食螃蟹後常常會出現腹脹、嘔吐等症狀。排在第二位的忌食螃蟹者要數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螃蟹除了富含蛋白質,還有很高的膽固醇,眾所周知,攝入過多膽固醇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輕則消化不良,重則可能會成為中風、心臟病發作等的誘因。患有膽囊炎、胰腺炎的病人同樣不宜吃螃蟹。
另外,中醫還認為,由於螃蟹是水生動物,屬於“寒性”,所以一些脾胃虛寒的人進食後也不容易吸收。感冒發燒的病人也不適宜吃蟹,以免加重症狀。此外,一些本來就有過敏史的病人,吃螃蟹後,因蟹中含有異種蛋白質會產生過敏反應。有的人吃完螃蟹之後全身出現紅色風團,有的是長小紅疹子,瘙癢難忍,嚴重的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9、早起鍛煉身體好
很多人有早起鍛煉的習慣,一大早起來他們就出門慢跑,他們覺得這樣鍛煉身體非常有益,不管是什麼季節,很多人都一直堅持著這個習慣。
早起鍛煉身體確實是一個好習慣,但是早期鍛煉不適合所有的季節,特別是秋季這樣的季節。秋季我國很多地方多霧,霧中本來就含有很多有害的物質,這樣早起鍛煉容易患上一些呼吸道疾病。秋季早上要鍛煉應該等霧散了以後再進行,不能太早起床進行鍛煉。
10、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在特別炎熱的時候,有的人一天甚至要吃幾個;進入秋天後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為,夏天大量食瓜已經讓很多人的脾胃處於虛弱狀態,加之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自然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提醒的是在秋天裡瓜類水果要少吃,但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只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另外秋天裡,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適當多吃的。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總之,市民在挑選水果時應盡量選擇當季的水果,順著大自然的節氣吃當令的水果,最符合人體脾胃的運化。
夏末秋初養生一定要避免這些誤區,可不能讓這些錯誤的養生習慣毀了你的健康。朋友們,一定要堅持好的養生方法,才能健康度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