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 養生知識網


 

A-A+

婦科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2022年10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我們一提到婦科疾病總是會頭疼,害怕,那麼,有哪些婦科疾病危害我們女性健康的呢,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下吧!

女性須知 教你自辨子宮炎症

聽到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囊腫等說法,這幾種宮頸疾病是相互獨立,還是有著什麼關係呢?

臨床上我們可以經常聽到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囊腫等說法,那麼這幾種宮頸疾病是相互獨立,還是有著什麼關係呢?

因為這些疾病有著不同的表現,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也有較大區別,就此而言把它們當作是不同的疾病也未嘗不可。

但嚴格地講,這些疾病都屬於宮頸炎,具體來說,宮頸黏膜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囊腫和宮頸息肉都是宮頸炎的幾種具體病變,其中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宮頸糜爛。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宮頸炎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了,只有在炎症初始時進行及時規範的治療,才可以避免炎症向糜爛、囊腫或息肉發展。

宮頸糜爛:

是慢性子宮頸炎病變過程中最多見的局部特徵。宮頸表面呈紅色病損,依照炎症程度宮頸糜爛可分為單純型、顆粒型和乳頭型三種。臨床上常根據糜爛面積將其分成輕、中、重3度。

宮頸腺體囊腫:

宮頸發生炎症時會使宮頸腺體及周圍組織增生,當腺體的腺管被周圍的組織擠壓時,腺口阻塞,腺體內的分泌物不能外流而滯留於內,致腺腔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囊形腫物。

又稱為“子宮頸腺瀦留囊腫”或“納氏囊腫”。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呈青白色。

宮頸肥大:

由於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反覆發生充血、水腫、結締組織增生,致使子宮頸肥大,嚴重者可較正常子宮頸大 1倍以上,即使治療痊癒亦較難恢復原狀。

宮頸息肉:

是慢性子宮頸炎的另一種表現,常因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使宮頸局部黏膜增生,並且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息肉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大小一般如黃豆至蠶豆不等,色紅,表面光滑,舌形,質地軟而脆,觸之易出血。宮頸息肉通常由醫師檢查時發現,有時也可因出現陰道流血或同房後出血而發現。

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關係

由於宮頸癌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惡性疾病,因此一旦發生宮頸炎或者宮頸糜爛,不少人就很自然地與宮頸癌聯繫起來。

那麼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關於這一問題,臨床上有兩種解釋。

一是認為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沒有必然的關係。有些宮頸癌患者確實都有宮頸糜爛的病史,但這種宮頸糜爛並不是炎性引起的糜爛,而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表現,只是一時沒有搞清楚。

因此給人一種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是有關係的假象。宮頸糜爛是一個現象的描述,也是對一個疾病的診斷,一般炎症可以引起糜爛,癌前病變也可引起糜爛,只有經過細胞學的檢測才能揭露其真相。

嚴格地講,癌前病變引起的糜爛就不叫宮頸糜爛,而是癌前病變。

因此,宮頸糜爛、宮頸炎實際上跟宮頸癌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另一種解釋是,宮頸糜爛與宮頸癌關係密切,宮頸糜爛患者發生宮頸癌的幾率要比正常女性高出5~10倍。

而且強調,宮頸炎、宮頸糜爛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增大發生癌變的可能性。

上述兩種觀點的正確與否尚需要大量的學術研究進一步論證,但有一個事實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就是:宮頸炎的臨床表現與早期宮頸癌極其相似,不易鑒別。

因此如果發生宮頸炎、宮頸糜爛,就一定要及時進行塗片檢查,盡早查明糜爛到底是癌前病變引起的還是炎症引起的,就可以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據資料,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婦女死於宮頸癌症,而在發達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對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因此,只有在早期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有效的治療,才能有效地防止宮頸惡性病變的可能。

女人請留意6種最易癌變的婦科

據有關臨床經驗表明,在眾多的婦女病中,有六種病較易發生癌變。第一種:宮頸糜爛,這是已婚婦女的常見病,多由分娩、流產或手術操作損傷宮頸部,以及產褥期、經期不衛生及細菌感染而致病。

據有關臨床經驗表明,在眾多的婦女病中,有六種病較易發生癌變。

第一種:宮頸糜爛

這是已婚婦女的常見病,多由分娩、流產或手術操作損傷宮頸部,以及產褥期、經期不衛生及細菌感染而致病。

據資料統計表明,宮頸糜爛發生宮頸癌者比未患此病者高 7-12倍,故發現此病必須認真治療,直到徹底治癒。 據有關臨床經驗表明,在眾多的婦女病中,有六種病較易發生癌變。

第二種:子宮肌瘤

這是中年婦女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起源於子宮壁上平滑肌組織,目前該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與內分泌紊亂有一定的關係。

子宮肌瘤若迅速增大,可壓迫直腸、膀胱而引起排便、排尿困難,有部分患者可演變為惡性,故凡確診為子宮肌瘤者,應密切觀察和隨診,慎防發生惡變。

第三種:子宮內膜增殖症

該症雖屬一種良性病變,但其中的腺瘤型者若增生程度嚴重,就有演變為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故對該類患者應做到嚴密隨訪,及時治療。

第四種:葡萄胎

是惡變率極高的疾病。據報道,大約有7%-16%的葡萄胎病人可能發展成為絨毛膜上皮癌或惡性葡萄胎,故該症一旦確診,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現可疑症狀,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第五種:乳腺增生症

乳腺囊性病、乳頭狀瘤和纖維腺瘤,雖均為良性病變,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轉變為惡性,特別是有乳腺家族史者;故應密切觀察這些病人,定期檢查,若發現腫瘤增長迅速、變硬或乳頭溢出血性分泌物時,應速去醫院診治。

第六種:外陰色素痣

外陰色素痣是發生於外陰皮膚上的黑色斑點,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可有毛髮生長。外陰色素痣比身體其他痣更容易惡變,這是因為外陰部分常受摩擦和刺激,又因色素痣對性激素的刺激作用較為敏感,往往在青春期和妊娠期增大、變黑。據報道,40%-80%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生於色素痣,目前主張對外陰色素痣盡早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防惡變。

婦科病歸根到底是陰道環境被破壞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中國衛生部,曾委託專家對中國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生殖道感染現在已中國女性最常見的婦科疾病,累計發生率為,其中各種生殖道感染的患病順序依次為:宮頸糜爛25.9%,盆腔炎10.9%,衣原體感染7.0%,黴菌性陰道病4.6%,滴蟲性陰道炎3.0%,細菌性陰道炎2.6%,尖銳濕疣0.9%,淋病0.6%。很多女性常有痛經、月經不規律、子宮肌瘤和卵巢腫瘤等。

陰道環境成婦科病誘因

女性的一些不良生活嗜好使女性生殖系統受到一定的威脅,容易被細菌和有害生殖健康的病菌侵襲,導致女性陰道內乳桿菌的失衡,破壞女性陰道弱酸性健康環境。因為女性正常的陰道環境可以看做是一個微生態系統,陰道內的各種菌群是構成這個微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任何一種菌群的失衡都可能破壞女性陰道環境。

健康婦女陰道內存在著多種微生物,他們與宿主、環境之間構成了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動態平衡的陰道微生態系統。當這個系統平衡被打破時,會出現由於陰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多種女性婦科疾病,如細菌性陰道炎(BV)、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

導致的婦科病症狀

1.白帶為灰色或灰綠色,均質,如麵糊樣粘稠度,可有許多氣泡。

2.有爛魚樣惡臭。婦女月經後或性交後惡臭加重,性伴侶生殖器上也可發出同樣的惡臭味。

3.少數合併滴蟲或念珠菌感染者可出現外陰瘙癢、陰道燒灼感或性交疼痛等。

4.婦科炎症還回引發系列併發症。

女性破壞陰道菌群行為因素

1.經常性使用弱鹼性甲基硅油潤滑劑安全套。

2.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鹼性液體過度沖洗陰道,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

3.亂性,性交頻繁(因精液pH為7.2-7.8)等導致致病性厭氧菌和加特納菌大量繁殖,引起陰道微生物生態平衡失調。

捍衛陰道健康環境專家支招

故陰道環境的破壞迫使女性婦科病的發生。為避免和減少婦科病,應該保持陰道弱酸的健康抑菌環境,時刻捍衛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統。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該積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積累健康意識。

1. 還原良好的生活規律,生物鐘不紊亂;樹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身體免疫能力,不給有害病菌留機會。

2. 日常生活中,女性應合理慎用破壞陰道酸性環境含鹼性的護理洗滌液;在夫妻生活中,慎用偏鹼性的甲基硅油潤滑劑安全套。

3. 多選用市面上一些弱酸性的保健用品。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婦科炎症有很多種,每一種疾病不好好警惕的話就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哦!

 

 

標籤:【婦科疾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