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療耳聾 | 養生知識網


 

A-A+

針刺療耳聾

2021年04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中醫學認為,耳為腎之外竅,可因風熱邪毒由口鼻而入侵襲膽經,阻滯經氣致耳竅閉塞不通而聽力劇降;亦可因情志過極致肝失疏洩,郁而化火,循肝膽經脈上竄耳竅發為耳聾;或因腎精不足,髓海空虛而使聽覺減退;或因過勞、久導致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經脈空虛不能上奉於耳導致耳聾。

針灸甲乙經·手太陽少陽脈動發耳》一節中主要篇幅具體介紹的就是耳聾的取穴之法。選取患部耳門、聽會、聽宮為主穴。以猝然耳聾、聽力迅速下降、鼻塞頭痛、惡寒發熱、耳內疼痛伴有耳內發脹阻塞感為主證者,加取關沖、足竅陰。由於耳聾經久不愈,兼有頭暈目眩,蟬樣耳鳴不斷,面色少華,神疲氣怯,腰膝酸痛,遇勞則甚者加取太溪、照海、足三里、關元。

令患者取仰臥位並將所選穴位處充分暴露,碘酒常規消毒,取毫針沿骨縫刺耳門、聽會、聽宮各1.5寸,施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以局部酸脹並向周圍擴散為佳;毫針直刺太溪、沿骨縫直刺照海各0.8寸,施以捻轉補法;毫針直刺足三里、關元(在排尿後)各1.5寸施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諸穴針刺後均連續施術各約1分鐘。留針30分鐘並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

針刺關沖、足竅陰二穴時,術者先用手指按壓揉搓致局部發紅、發熱,常規消毒後用小號三稜針準確快速點刺之,然後邊用手指向外擠邊用75%酒精棉球搽試針眼處,每穴處擠出鮮血約30餘滴。雙手交替隔日施術一次,5次後改為一周兩次。施術後針刺部位當日禁止濕水。方中耳門、聽會、聽宮均循行於耳周圍部,針刺之可以直接疏通手足少陽之經氣以開耳關閉阻。

在《針灸逢源》中有:“新聾多熱,取少陽……久聾多虛,補足少陽……耳門,聽宮,後溪,聽會……”的論述。太溪穴有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之意,為足少陰腎經腧(原)穴。照海為足少陰經與陰橋脈交會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蹺脈。中醫學認為少陽為一陽初生之氣,源出於腎。取太溪、照海不但可清熱生氣,還有“治病求源”之效。關沖屬手少陽三焦經,是該經的井(金)穴,又是五腧穴之一。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之功效。足竅陰屬足少陽膽經,也是該經井(金)穴。具有平肝息風、聰耳明目、洩熱、利脅、通竅的功能。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就臟腑經絡生理功能來說,中醫學有“腎為先天之本”的理論,《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在關元穴處施術能培補元氣、行氣活血、補益陽氣、導赤通淋。腎中精氣充盛則身體強壯,聰敏而慧。足三里和關元配用共同達到陰得陽以生,陽得陰以長,既充養先天,又培補後天的最佳功效。 
 

標籤:【耳聾】【療】【針刺】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