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中藥莫混淆 | 養生知識網


 

A-A+

「同名同姓」中藥莫混淆

2019年09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中藥中有同名異物現象,易引起混淆。中藥名稱的標準化、規範化,應以《藥典》中所收載的名稱為準,處方中不用別名。現列舉部分同名異物中藥加以區別。

一、紫金龍和虎杖

紫金龍:為罌粟科植物籐鈴兒草的根。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鎮痛止血、消炎降壓之效,內服用治各種疼痛,外用可治外傷出血,以止血之功為優。

虎杖:別名紫金龍,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通經、祛痰止咳等多種功用。內服治關節痺痛、濕熱黃疸、經閉等,外用治燒燙傷、跌仆損傷,以活血散瘀見長。

二、桂皮和肉桂

桂皮:為樟科植物天竺桂、細葉香桂等的樹皮。桂皮辛溫,暖脾胃,散風寒,通血脈。其散寒止痛、溫通血脈的作用與肉桂類同而力弱,多用於寒濕痺證,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

肉桂:別名桂皮,為障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本品辛熱,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引火歸元,多用於腎陽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熱下寒證。又善入血分,溫通經脈,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經、閉經。此外,少量配伍於補益氣血方藥中,有鼓舞氣血生長之妙用。

三、豆蔻(姜科、肉豆蔻科)和草豆蔻

姜科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本品辛溫香燥,既能溫化中焦之寒濕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濕以通暢氣機,適用於上中二焦之濕阻氣滯證。

肉豆蔻科豆蔻:別名豆蔻,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為種仁。本品辛溫,可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常用於脾腎虛寒所致之久瀉久痢、滑脫失禁等症,又能溫中行氣,治療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

草豆蔻:別名豆蔻,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本品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治寒濕內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冷痛、噁心嘔吐等。

四、金不換、三七、菊三七和土大黃

金不換;為防已科植物華千金籐的塊根。本品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癰疽腫痛、跌打損傷等。

三七:別名金不換,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苦甘溫,可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對出血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是跌打損傷之要藥。

菊三七:別名金不換,為菊科植物草三七的根莖。功用與三七相似,但散瘀止血作用弱,可解毒消腫,多用於跌打傷痛、瘡癰腫毒等。

土大黃:別名金不換,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行瘀殺蟲,用治肺癰、腮腺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等,內服外用皆可。

此外,大金牛草、地不容、白接骨、虎頭蕉等,亦稱金不換,因來源不同,藥用有別。

五、文蛤和五倍子

文蛤:為帝蛤科動物文蛤的貝殼。本品鹹平,具有清肺化痰、軟堅散結之功,善治痰熱互結而致的癭瘤、瘰疬等。

五倍子:別名文蛤,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等葉上的倍蚜科昆蟲寄生的蟲癭。五倍子酸而鹹寒,收斂固澀,兼有降火之效,對各種滑瀉、遺精自汗而兼虛熱者,用之最宜。外用又能收濕斂瘡,可治瘡瘍潰爛難愈之症。

六、重樓和拳參

重樓:為百合科植物雲南重樓或七葉一枝花的根莖。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治一切癰瘡腫毒、咽喉腫痛、蟲蛇咬傷等,外塗內服皆效。其水煎劑,尚有平喘、定驚之效。

拳參:別名重樓,為蓼科植物拳參的根莖。本品苦酸寒,用治癰瘡腫毒、咽喉腫痛,功同重樓,但本品味酸,有收斂之性,常用於痔瘡便血、赤白痢疾等。

七、竹黃和天竺黃

竹黃:為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本品性淡平,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定驚化痰,多用於風濕痺證、四肢麻木等。

天竺黃:別名竹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被竹黃蜂咬洞後於竹節間貯積的汁液,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本品性甘寒,功用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治痰熱驚風,熱神昏,為兒科要藥。

八、黑脂麻和亞麻子

黑脂麻;別名胡麻、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本品甘平,可滋養肝腎、潤燥滑腸,用於肝腎陰虧、精血不足而致的鬚髮早白、久脫髮或血虛津虧、腸燥便秘等。

亞麻子:別名胡麻,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種子。本品祛風潤燥,善治風毒所致皮膚乾燥瘙癢或津枯便秘,而補肝腎、益精血之力弱。

上述幾組藥材,雖名稱相同,卻是異物。有的儘管同類同效,但不盡相同,或功用截然不同,為避免混用,建議處方中不用別名。

幾 對 容 易 混 淆 的 中 藥

五加皮和香加皮

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鎮痛、解熱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酸痛、四肢痙攣、腰膝酸軟和體虛乏力。香加皮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明顯的強心、利尿、消水腫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力衰竭,風濕性關節炎、心慌、氣短和下肢水腫等症。兩藥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

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解毒、止嘔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咳嗽多痰、哮喘、胸脘滿悶和噁心嘔吐等症。水半夏性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水半夏無鎮咳作用。藥物功能不同,不可相互代用。

大黃和土大黃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消炎抗菌、收斂、利膽、止血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牙齦腫、口舌生瘡、瘀血閉經、癰腫瘡毒和燒傷燙傷等症。而土大黃無清熱解毒的作用,臨床直接使用有致腹痛的副作用,配方時切不可用土大黃代替大黃。

雞血籐與大血籐

雞血籐性平、味甘、濕,具有活血補血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不調、肢體麻木和放射性白細胞血、止痛、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胃用十二指腸潰瘍等症。西藥作用有異,不可相互替用。

半枝蓮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甾體。性辛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止痛作用。主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跌打刀傷、蛇咬傷等。內服煎湯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搗敷。血虛者不宜服。

半支蓮系江西民間草藥。性苦寒。有清熱解毒作用。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以外用為主,搗汁含漱(治咽喉痛)或搗爛外敷。

木鱉子和番木鱉

木鱉子與番木鱉是兩味不同的中藥,但由於其名近木鱉子,又叫木蟹。其功能主要是消腫散結,祛毒生肌,但由於其毒性較大,內服治病很少,大部分是外用於治療疔瘡癰腫,瘰疬癬疥等疾病。如有人用木鱉子仁30克,研為細末,置於25O毫升陳醋中浸泡一周,過濾取液外塗,治療神經性皮炎、於體癬及禿瘡,療效很好。

番木鱉有馬錢子之別名。番木鱉是一種劇毒的藥物,主要含有番木鱉鹼(土的寧),成人用0.5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即可致死。因此,很少做內服藥用。番木鱉外用治療某些疾病還是十分有效,如用番木鱉加井水磨汁滴耳或將番木鱉油煎滴耳可治療中耳炎;將番木鱉潤濕切成薄片,排列於橡皮膏上貼敷於患側(向左歪貼右側,問右歪貼左側)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有很好的療效。

標籤:【混淆】、【莫】【中藥】、【同名同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