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引子」是什麼意思 | 養生知識網


 

A-A+

「藥引子」是什麼意思

2018年04月03日 中醫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8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藥引子”是什麼意思?吃中藥或者是熬中藥時有時需要使用所謂的藥引子,那麼“藥引子”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一起來詳細瞭解下藥引子吧。

“藥引子”是什麼意思

中藥的藥引子又稱藥引、引藥。宋代以前,大多藥引列於方劑諸藥之末尾,少數在服法中開具。如《五十二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傷寒論》瓜蒂散“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千金要方》艾葉湯中也有“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等。

宋代以後,藥引一般均在煮服法中開列。如《和劑局方》平胃散中“入姜二片,大棗二枚”;皂角丸中“每服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痰實咳嗽用蛤粉、齏汁下;手足麻痺用生薑、薄荷湯下;語澀涎盛用荊芥湯下;偏正頭痛夾腦風用薄荷湯下”。《聖濟總錄》厚樸丸中“煎陳橘皮、木香、生薑湯下”;瓜蔞湯中“水一盞,蜜半匙,煎至七分”等。

可見,藥引是指在湯、丸、散、丹等劑型配伍中,對入或煎湯沖服的一至三味藥物。

清代,張睿曾作《藥引論》專篇,指出“古人用湯,必須置引”。可見藥引在臨床之常用,《串雅內編》指出:“外感蔥白湯下,內傷米湯下,痰薑湯下,火白水下,余可類推”,有者甚至一方數引,隨證應用,其在處方中的作用實有畫龍點睛之妙。也體現了中醫文化之博大精深

古今湯方何止千萬,藥引無窮,加之歷代醫家各有發揮。藥引之用臨床最常見者如生薑、大棗、黃酒、童便、蔥白、飴糖、冰糖、粳米、核桃仁、豬蹄等。如桂枝湯用姜棗為引,常配主藥以調和營衛,共建奇功。生化湯以黃酒、童便為引,增加祛瘀生新之力。外感風寒解表藥用生薑、蔥白以增加解表發汗之功。補益劑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也常配伍生薑、大棗以助益氣之效。脾胃虛弱者以飴糖為引以溫養脾胃如小建中湯,陰虛者加冰糖以圖酸甘化陰如益胃湯。產後乳汁不足加用豬蹄為引以通乳汁如《傅青主女科》通乳丹。綜上所述,藥引為臨床醫者,長期實踐所證明其有良好的作,也貫穿了中醫隨證用藥的學術思想。

陳皮

常見藥引

1、黃酒

酒性辛熱,有舒筋活絡、發散風寒等作用。可用於送服治療頸肩腰腿痛、血塞經閉、跌打損傷、瘡癰初起等症的中成藥。如活絡丸、通經丸、七厘膠囊、雲南白藥。每次10ml~15ml,溫熱後送服。

2、菊花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主要用於送服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癰腫疔瘡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障翳散、牛黃解毒片等。可單用菊花10g~15g煎湯送服。或加茶葉10g同煎送服即可。

3、酸棗仁

單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滋養心肝、補血安神、益陰斂汗。主要用於送服治療心肝血虛、心悸失眠、體虛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藥。如烏靈膠囊、靈芝膠囊等。

4、蘆根湯

具有清熱、生津、止嘔、止血作用。送服治療外感風熱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銀翹解毒片等尤宜。取蘆根10g~15g加水煎湯,以鮮者為佳。

5、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要用於送服治療脾胃氣滯、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

以上就是關於藥引子的一些知識,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歷史,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藥引子】、【藥引】、【引藥】、【中草藥的藥引子】、【中藥的藥引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