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如何避免早產危機 | 養生知識網


 

A-A+

孕晚期如何避免早產危機

2018年12月03日 孕婦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早產的預防,是孕期晚期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雖然有小兒科的妥善照顧,但目前來說,早產目前仍是新生兒死亡與罹的主因。那麼,准媽媽又該怎麼預防早產?一旦發生早產又該如何處置呢?

所謂早產,就是懷孕的女性不到足月就分娩了,確切地說,即指懷孕20周以上未滿37周的生產。由於早產月份的不同,胎兒出生的體重及生活力亦有很大的差異。早產的月份越小,胎兒的體重就越輕,生活力也就越弱,反之則越強。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月份小的早產兒。因此預防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的重要環節。

此外,以目前的醫療設備及技術來說,至少要到懷孕周數25~26周時,寶寶才能脫離母體而存活。而早產比流產複雜的一點,就是它牽涉到寶寶的存活以及未來是否能健康的生長發育

早產的症兆

1、下腹疼痛

下腹部有類似月經來前般的悶痛、規則的子宮收縮及肚子變硬,每小時6次或更多次的收縮,每一次持續至少40秒,這類陣痛可能會痛、可能不會。

2、持續背酸

持續性的下背腰酸、陰道分泌物變多,或夾帶紅色血絲如破水或出血、腸絞痛或不停腹瀉等。

3、分泌物有異

分泌物增加,有水狀或血狀的陰道分泌物。

若有早產的徵兆,不論發生的時間或者輕重與否,建議准媽媽都要提早就醫,才能給予婦產科醫生充裕的時間,來提供適當並迅速的處置,例如給予促進胎兒肺部成熟的藥物等,進而降低早產的風險。

早產高危人群

早產陣痛及分娩會發生於任何准媽媽,但有些婦女發生幾率卻比較高。醫學上已驗證出一些風險因子可供醫生參考判斷,但這種依據是經驗法則,並不能準確的預測出早產的必然性,這也就是說,有危險因子的准媽媽並非一定就會早產;沒有任何危險因子的准媽媽也並非就不會有早產的可能。

1、多胞胎懷孕;

2、過去曾有過早產史;

3、子宮或子宮頸先天異常;

4、從未接受產前檢查;

5、日常習慣不佳,例如抽煙、飲酒、使用非法藥物等;

6、准媽媽身體、心理壓力負擔過大;

7、准媽媽生理狀況出現問題,例如胎膜過早破裂、子宮頸感染、陰道感染、性及其他感染、高血壓、糖尿、凝血機能異常、懷孕前體重過輕、過度肥胖症、胎兒是天先畸形兒等。

早產發生的原因

若經由醫生診斷出有早產危險因子的准媽媽,都需要特別注意孕期的狀況。但也有很多早產的准媽媽在懷孕期間是檢查不出來有任何的危險因子的,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准媽媽。

因此,每一位准媽媽在面臨有早產的症兆時,都應該及時就醫,以避免早產給寶寶帶來的危險。由此可知,容易引起早產的危險因子有很多,有些不明的原因仍是目前醫學無法探查的神秘地帶。

1、前胎曾經有早產經驗者

2、子宮發生的問題:如多胞胎妊娠、羊水過多者、前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現象或子宮頸曾接受過手術者、此次懷孕中曾接受腹部手術者、懷孕12周後的陰道出血。

3、胎兒或母體有疾病

胎兒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或是母親本身有急性疾病感染及發燒的情形,則容易引起早產收縮、子宮結構異常,如雙子宮或雙角子宮、高血壓或合併蛋白尿與水腫為妊娠毒血症者、早期破水等。

4、壓力過大

准媽媽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也會導致壓力相關激素的產生。或許會刺激其他激素的連鎖作用,而觸發子宮收縮造成早產。

5、陰道出血

子宮可能因為胎盤分離而導致出血。出血會觸發血液中數種蛋白質的釋出,因此刺激子宮收縮。

6、子宮過度伸張

子宮或因為懷有多胞胎而過度伸張,過多的羊水或是子宮、胎盤的異常,都會導致化學物質的釋出而刺激子宮收縮。

早產發生時的緊急措施

當早產的現象發生時,很多准媽媽及家屬都會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對於事前已排除早產可能性的准媽媽來說,這更像是經歷了一場身心的煎熬。

那麼,醫護人員對於急迫性的早產治療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目前來說,醫生會先嘗試防治早產的發生,包括使准媽媽臥床休息、施行密集的各項產前檢查,並且投藥停止子宮收縮。這是為了盡力爭取時間,讓小寶寶的成長達到最佳時機,降低脫離母體的寶寶危險性。

這些方法會對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效用,所以醫生會嚴密的觀察,並且判斷剖腹生產的時間。

這裡要提到的是,安胎藥物的治療可延長分娩的時間,在這段延長的時間內,醫生會積極性的對準媽媽使用特定藥物,這類藥物可以加速胎兒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成熟,降低早產嬰兒因為器官不成熟所導致的30%的死亡率以及兩種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

標籤:【早產】、【危機】【避免】、【如何】、【晚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