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米 | 養生知識網


 

A-A+

葛仙米

2013年04月18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原料介紹
葛仙米為晉朝皇帝賜名,學名擬球狀念珠藻,為蘭綠色珠狀。生長於磷礦質土類水田中,生長期為11月至次年5月。含有15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所需要。干物質總蛋白質高達52~56%,含15種礦物質。葛仙米為席中珍品,同時還可以主治夜盲症、脫肛等,外用可治燒傷、燙傷兼美容等功效。
 
營養分析
葛仙米生長在不發達山區水域,無工業污染。內含15種氨基酸(果王獼猴桃才12種)、人體所需八種氨基酸葛仙米占7種、干物質總蛋白高達52~56%,維生素C含量接近鮮棗,比山楂高5倍多,比柑桔高15倍,維生素B1、B2高於一般菌藻類,含礦物質15種:即磷、硫、鈣、鉀、鐵、鍶、釔、鉛、硅、鎂、鋇、鍺、鋅、銅、錳。還有藻類澱粉和其它糖類。蛋白質高於黃豆,含鈣量為蔬菜中少見,碳水化合物高於許多蔬菜,提供熱量適中,實為極好的天然保健食品。
 
相關人群
適合一般人群食用,尤其適合視力模糊、目赤紅腫、夜盲症、脫肛、燙傷等患者。
 
製作指導
葛仙米是鶴峰土家族的一道傳統名菜,食用方法多樣,據載:干、鮮宜烹,糖鹽可調,蒸、煮、炒、做湯、涼拌不拘,與各種配料相處和諧。因它性淡而調味宜濃,用作輔料為佳。任何時節經水一泡,就變成嫩綠新鮮菜。
具體食用方法:烹調前取需量,入水浸泡數小時,待充分復原成球狀時,復原率數十倍。洗清水撈起瀝干備用,低溫可長期保存。炒、大熱油下鋪,翻炒要有爆炸聲,放點酒去泥腥味,再放進肉末等配料和調味品即成,做湯,炒好後摻湯加調味品勾薄芡,堪稱黑珍珠湯;甜湯不用炒,味道最佳;蒸是品味獨特的烹調法,將復原葛仙米放入容器,加冰糖和水,要蒸發泡成立體形;涼拌,可生食,放醋、香料等調料,古人稱其味美絕。
 
 
食療作用
葛仙米性味甘、淡、寒,有清熱明目作用,能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傷。據《藥性考》:“(葛仙米)消神解熱,痰火能療,且久服延年。”《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和能治療夜盲症、脫肛以及外用可治療燒傷、燙傷等疾病
本草綱目》贊葛仙米為“肥絕佳食”。
 
其他相關
乾隆間汪啟淑《水曹清暇錄》一條云:“廣西北流縣有葛洪巖,相傳晉葛洪為勾漏令修煉於此。床灶猶存,巖下產米類小木耳,可治肺熱,味亦清香,堪作羹材,名葛仙米,充上方歲貢,戶部主政……述。”

 

標籤:【葛仙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