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 | 養生知識網


 

A-A+

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

2015年07月08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5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那麼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呢?它是五種帶“黃”音的食物,如黃瓜、黃魚、黃鱔等。具體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小編為你揭秘。

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

端午節吃“五黃”的食俗是漢族民間風時風俗,流行於杭州等地。農曆五月,杭州人稱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在浙江的杭州必須吃雄黃酒(以雄黃和燒酒調和,削菖蒲根加入,飲少許)、黃魚、黃瓜、鹹甲鴨蛋黃以及用黃豆飯裹的粽子,稱為“吃五黃”。

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另外,也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1、黃瓜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黃瓜?其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已不可考,但五月正是黃瓜上市的季節,加之此時潮濕悶熱,而黃瓜性屬寒涼且富含汁水,端午時節吃點涼拌黃瓜生津解渴又消暑開胃。

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受到濕熱困擾的人們不妨吃點黃瓜,能有效緩解小滿節氣裡高溫上火和大量降雨帶來的諸如上火、體內濕熱等不適感。

2、黃鱔

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痔瘺、腸風痔漏、耳聾等症。

大家都知道,黃鱔外表滑溜溜的,它的表面有一層粘液,人非常不容易捉住它。在清洗的過程中,不要將這層粘液洗得乾乾淨淨,當切又覺得滑膩難以按住的時候,不妨抹一小把鹽在黃鱔身上,或者搭一塊乾淨的濕毛巾就能夠輕鬆地按住黃鱔將它切成我們想要的形狀啦!

端午節吃的五黃指的是什麼

3、雄黃酒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雄黃性溫、味辛,能燥濕、殺蟲、解毒;臨床上外用可治蛇蟲咬傷,神經性皮炎等。但雄黃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極強的砒霜,因此雄黃酒不宜內服;同時,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黃酒灑在床下、角落等處,則有除蛇蟲等作用。

4、黃魚

大黃魚通體金黃,口唇朱紅,被人們賦予富貴祥和的文化色彩。閩東民間素有以大黃魚作為上等禮品饋贈至親的風俗,端午節尤為盛行。端午送大黃魚,蘊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來黃花魚,嫁出黃花女;男方家,娶得黃花女,家門滿堂春。新婚夫婦給岳父岳母送大黃魚,意喻長輩延年益壽,夫妻百年好合。

端午節前後是大黃魚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5、鹹蛋黃

鹹蛋黃沒有黃鱔、黃魚和黃瓜的時令性,因為有個“黃”字,於是也進入了“五黃”的行列。端午吃鹹蛋黃,寓意著健康平安。

蛋黃以出油“顏色紅而油多”為上品,但也因此,高血脂、高血壓的人群最好不要吃鹹鴨蛋。

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標籤:【端午節】【五黃】【指的】【是什麼】【養生之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