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
養生之道網導讀:大年初一,北方愛吃餃子,而南方一些地方吃湯圓。你瞭解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關於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不少人認為湯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是這樣的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
湯圓又稱元宵或者湯團,是中國最傳統的食品之一,有的地方稱之為中國的品牌小吃。據資料記載,它起源於漢朝,南方人做湯圓餡心花樣繁多,有芝麻餡,糖餡,豆沙餡,果仁餡,薺菜餡等,湯圓的口感軟糯,潤滑,爽口,南京人比較愛吃,每年冬至、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有吃湯圓的習俗,象徵著閤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
除夕圍著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宿的夜,初一早上自然起得晚。起晚了,餓過勁兒了,做中飯嫌早,不弄點東西填肚子又怕待會兒餓,於是,湯圓就在家庭主婦的巧手中“閃亮登場”了。
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主要是從形狀上取其團圓、圓滿之意,從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從滾動的狀態上取其做事順利時間過得快之意。
在川東北一帶,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會吃又白又糯的湯圓。不過,此時的湯圓被稱為“元寶”,預示著新年發大財。當然,吃“元寶”之前,大人們也會在門口點燃三炷香,用碗盛上4個“元寶”,獻給去世的老祖宗們。近年來,受到北方包餃子時放硬幣的影響,廣安市民也喜歡在“元寶”裡藏硬幣,誰吃到就表示誰運氣更好。
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因為在家鄉話中,常常將“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為圖個來年吉祥,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得禁口。這裡還有個故事。有個口齒不清的小孩,大年初一圍著灶台幫母親端湯圓,按照長幼輩分一邊端一邊高興地說:“爺爺吃了,爹吃。爹吃了,媽吃。媽吃了,我吃。”但他把“吃”都發成了“死”,氣得大家把碗都摔成了八塊。小孩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無奈地說了句:“這好!大家都‘死’(吃)不成了。”
大年初一的早餐,揚州人十分看重。人們一改往日到茶館吃早茶的習慣,全家人團聚在家裡,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揚州湯圓的做法多種多樣,有一種湯圓叫“四喜湯圓”,用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四種餡心做成,因其取意“事事如意”,“閤家團圓”,而倍受揚州人喜愛。
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湯圓的餡子也有多種,黑洋酥,豆沙、豬肉糜,最受歡迎的是黑洋酥,其實就是黑芝麻打成粉狀,然後加豬油相拌,這大概和上海人受小蘇州影響大、口味歡喜甜咪咪的緣故。
當然北方也有湯圓,稱之為“元宵”,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吃的節令食品。製作上也特別,是將心子放在粉子裡滾動讓其粘上粉子而成。
湯圓油脂含量高,應適量食用
湯圓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湯圓可不是這樣,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傳統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鹹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
以後又開發了用黃油的產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於豬油。近年來的新時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說是氫化植物油產品替代黃油和豬油,但這種產品帶來的健康效果,要比豬油和黃油還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可真是相當可觀。目前大餡湯圓有取代小餡元宵的趨勢,而且湯圓餡中放的固態油脂要比過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餡更多,一口湯圓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個湯圓,就相當於吃1盤炒菜的油。
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於1兩米飯所用的米。
吃湯圓的時候,要減個炒菜,多選涼拌、清燉、清炒和蒸煮等烹調方法,盡量控制一天中的總脂肪數量。紅燒肉、酥點、油炸食品之類油大的東西最好改日再吃。
標籤:【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燈謎】、【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