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 重點養肺 | 養生知識網


 

A-A+

立秋養生 重點養肺

2013年09月14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黃帝內經》中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意思是說: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根本。懂得養生的聖人在春夏兩季攝養陽氣,在秋冬兩季保養陰精養生之道,聖人遵行它,愚蠢的人違背它--

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故素有“秋老虎”之稱。立秋雖過,白天仍然很熱。

其實,通常所說的“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白露過後,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在這樣的季節裡,該如何調節人的飲食起居和運動?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大慶油田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寧桂芝。

寧主任說:“四季養生,我們已經介紹了春養肝和夏養心,那麼,立秋過後該養什麼呢?立秋過後,人們的飲食應以防秋燥為主。《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因此,秋天宜養肺。”

立秋後天氣漸涼,風乾氣燥,易引起燥咳。燥咳的症狀表現為乾咳不止,無痰或少痰,痰難咯出,痰中帶血絲,並伴有口乾咽痛、喉癢、聲音嘶啞、舌紅少津等症狀。

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因此,秋天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每日沖一杯蜂蜜飲用,是一個不錯的好習慣。

立秋飲食 喜酸戒辣

“防秋燥,宜食用滋陰潤燥之品。性略偏甘酸涼為宜,不宜吃辛辣”,寧主任說,選用的食物和藥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麥冬、沙參、山藥、銀耳、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外,還須注意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下面推薦幾款秋季的養生膳食

蜂蜜蘿蔔汁:白蘿蔔400克,洗淨去皮切碎,用潔淨紗布包好搾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調勻吞服,一日三次,連服3-5天。本方對便秘者療效更佳。

杏仁燉雪梨: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個洗淨去皮切片,同放碗內,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置鍋內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連服3-5天。

川貝燉雪梨:取雪梨一個洗淨,橫斷切開,去核後放入川貝末6克,然後將兩瓣併攏,用牙籤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吃梨喝湯,每日一次,連服3~5日。

貝母冰糖汁:川貝母5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內,加水150毫升,隔水燉煮20分鐘即可,早晚各一次,連服3~5次。

陳醋冰糖汁:冰糖100克搗碎置入容器中,再倒入陳醋450毫升,浸泡3天冰糖溶化後即可服用,可在早飯前、晚飯後各服15毫升,可長期服用,止咳化痰效果最佳。

立秋後運動 耐寒訓練為主

秋天天高氣爽,非常適合戶外運動,但是,運動量不宜過大,不宜劇烈,避免大汗,衣著可單薄些,也有利於耐寒鍛煉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體弱易感冒者,可以從這個節令開始洗冷水浴,增強體質,減少冬季患感冒的幾率。

不少青少年兒童,因為缺乏必要的體育運動,身體抵抗力低,秋冬季節易發感冒等疾病,立秋過後這段時間是對他們進行耐寒訓練的最佳時機。冷水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支氣管炎有一定效果。

洗冷水浴前一定要活動身體至發熱,之後將冷水先抹在臉、手臂和大腿等處,讓身體逐步適應,然後再用冷水沖洗全身,且要邊沖邊摩擦身體。冷水浴適合18~50歲的人群,有關節炎、風濕、脾胃虛寒及心臟的人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耐寒鍛煉項目還包括:步行、太極拳、騎自行車,鍛煉者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興趣來選擇。

標籤:【養肺】【重點】【養生】【立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