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知識網 | 養生知識,養生之道,養生技巧,養生方法,養生文化


 

 


出汗是人體健康的標誌

 出汗是人體健康的標誌
又一個夏天來到了,許多人都討厭出汗時黏溻溻的感覺,還有人怕身上的汗味兒招人煩。面對戶外的驕陽,許多人選擇待在有空調的地方。但是,汗腺是人體的“天然空調器”,在夏天更不能拒絕出汗。 ■出汗是人體健康的標誌 人的身體分佈著300萬左右的汗腺。汗腺是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的細管狀結構。汗腺一端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為排泄部,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稱為汗孔。汗液...



地黃糯米酒[鬚髮早白]

 地黃糯米酒[鬚髮早白]
主料:干地黃155克,糯米2500克,酒麴180克。 功用:補肝腎、滋陰血、烏鬚髮、延年益壽。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軟、耳鳴目眩、月經不調、鬚髮早白、面色無華、脾胃虛弱、食後不消、身感乏力等症。    服法:口服。每次隨量飲之,勿醉,日服3次。   製作:將地黃略蒸後搗碎,酒麴研末,備用。糯米淘洗,瀝干,蒸飯,待溫,置容器中,加入地黃、酒麴拌勻,密封,保溫,約經21日後酒熟,去...



六種冬季瘦身的健康食物

 六種冬季瘦身的健康食物
冬天嚴寒,易使名聲感低落。最好措施是證據自身正常結果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溜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憂愁、療養實質的名藥。 1、豆芽 豆芽含水分較多,含熱量較少,不易形成皮下脂肪堆積,常食有助於減肥。豆芽含有的蛋白質會分解成易被人體吸收的游離氨基酸,還有更多的磷、鋅等礦物質,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經研究發現:豆芽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纖...



夕餐秋菊之落英

 夕餐秋菊之落英
我國以菊入饌的最早記載,是公元前4世紀,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下的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之後,魏國人鍾會有賦,稱菊花是神仙之食。晉人傅玄,亦有賦稱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葉,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我國的菊饌,最早是生嚼,所謂“無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後來...



地黃桂心酒(美容、滅瘢)

 地黃桂心酒(美容、滅瘢)
主料:干地黃末一升  桂心末一升  乾薑末—升 商陸根末一升  澤瀉末一升  椒末一升 功用:保健、美容、滅瘢。    服法:早晨空腹服半升。 製作:上六味,以絹袋盛,放人酒中、密封口埋入地三尺,蓋土壓緊二十日開封。其酒當赤如金色。   標籤:【滅瘢】、【美容】、【心酒】、【桂】、【地黃】



黨參黃芪酒

 黨參黃芪酒
主料:黨參、大棗、黃芪各50克,山藥、茯苓、扁豆、白朮、甘草各30克,白酒2000克 功用:補氣、健脾、養血。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溫飲一次,每次15~25克。 製作: 1. 將所有的藥物都研磨成粗末,裝入細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 2. 將白酒倒入小瓦壇中,放入藥袋,加蓋密封,放置陰涼乾燥處; 3. 每天搖動一次瓦壇; 4. 15天後,開封,取出藥袋,用細紗布過濾一遍,留下的濾液即可飲用。...



3種立夏時節謹防的疾病

 3種立夏時節謹防的疾病
1、夏季的高溫、悶熱、雷雨、大風、天氣驟變,常會誘發或加重頭痛。另外,睡眠不足、情緒激動、精神疲勞都可誘發頭痛。應對夏季頭痛,不能過分依賴藥物,可通過調劑飲食、補充水分,消暑降溫、節製冷食、調整情緒、注意休息等手段進行保守治療。 2、夏季也是皮膚病的多發季節,痱子、過敏性皮炎、汗斑、濕疹等惱人的皮膚病威脅著很多人的健康。應對皮膚病,公眾要常洗澡、勤換衣服,被子、毛巾等經常漂洗消...



當歸芍葯湯治妊娠尿瀦留

 當歸芍葯湯治妊娠尿瀦留
妊娠尿瀦留在眾多妊娠者中時有發生,採用西醫治療,效果往往不佳。近兩年來採用當歸芍葯湯加減治療多例,收到良好效果。 方藥組成:當歸9克,川芎9克,杭芍15克,白朮6克,木通9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升麻15克,黃芩9克,車前子9克(外包),扁蓄9克,瞿麥9克,菟絲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臨證加減:血虛者重用當歸、川芎、杭芍;氣虛者重用黃芪、黨參、白朮;腰痛、腹痛者重用黃芩、菟絲子、...



戶外運動可減輕春困

 戶外運動可減輕春困
 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暖洋洋的天氣,卻常使人感到懶洋洋,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它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和氣溫高低的轉換而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冬天,人體為了適應寒冷的環境,保護體內的溫度而防止熱量散發,皮膚和微細血管處於緊張縮狀態,維持機體的生理恆溫和中...



當歸拈痛湯 濕熱疼腫聖方

 當歸拈痛湯 濕熱疼腫聖方
當歸拈痛湯,方書中有謂“東垣當歸拈痛湯”。考東垣著作,《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俱未載該方。《蘭室秘藏》在“腰痛門”中載有該方,名“拈痛湯”。《醫學發明》(節本)中也載有該方,方名“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的由來 李東垣的老師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首載該方,並且明確指出:“下之二方,非為治病而設,此乃教人比證立方之道,容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