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作用與功效 | 養生知識網


 

A-A+

黃芪的作用與功效

2017年11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8 ℃ 次

導讀: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主要有補氣升陽、利尿消腫、托瘡排膿等,此外黃芪食療價值也很高。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補氣升陽利尿

黃芪簡介

黃芪味甘,氣微溫,氣薄而味濃,可升可降,陽中之陽也,無毒。專補氣。入手太陰、足太陰、手少陰之經。其功用甚多,而其獨效者,尤在補血。

夫黃芪乃補氣之聖藥,如何補血獨效。蓋氣無形,血則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無形之氣以生之。黃芪用之於當歸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當歸原能生血,何藉黃芪,不知血藥生血其功緩,氣藥生血其功速,況氣分血分之藥,合而相同,則血得氣而速生,又何疑哉。

黃芪的功效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

黃芪的作用:

一、補氣升陽。用於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並常與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固表斂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

三、托瘡排膿。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用於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

四、利尿消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之。

黃芪的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採挖,除去鬚根、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用途]用於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於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癒合;消渴(糖尿)。

標籤:【功效】【作用】【黃芪】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