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腳翻子拳
翻子拳源流與分佈
翻子拳,原名八閃翻,又名翻拳。其早期拳術技法突出八個主要招勢,“閃”,即言其快,意為閃擺收勢如電掣雷動。翻子拳,其名有用“翻”、與“番”,兩字各有側重,“番”為次數,即翻生不息,連三拼四。
據翻子拳歌載有“武穆留下翻子拳,直出直入妙含玄”名,故有人認為翻子拳是宋代岳飛所創偉。但未見史料記載。
翻子拳在史料上記載較早的見於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捷要篇》中記載:“古今拳家,親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圇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作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其中所說的“八閃翻”,就是今天的翻子拳。“八閃番”是明代之舊稱。從上友誼賽記載可以看到,“八閃番”在明代已是一門比較完整的拳法了。翻子拳以八閃翻為核心,其它當是此拳的發展變衍生化而來。
清朝時期,翻子拳流傳於我國北方各省,尤其盛傳於河北省的饒陽、蠡縣、高陽地區。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位趙燦益(尊稱趙老燦),曾隱居於河北省的饒陽地區,他把這兩門技藝分授於段、王兩家。段志緒、段志勇兄弟習戳腳,王老梓、王占鱉等人習翻子拳。後來,兩家互教互學。翻子拳以手功為主,戳腳以腿功為主。近代一些精通翻子拳的拳師,同時也兼習戳腳。如河北蠡縣魏贊魁,北京吳斌樓等都是精通戳腳、翻子的名家。
翻子拳流傳於河北後,日益發展,廣泛傳播,形成了很多的流派。由鷹爪行拳、鷹爪連拳與翻子拳溶為一體的“鷹爪翻子拳”,“出手拳打,回手鷹抓,拳密如雨,脆快似鞭“,既有鷹爪拳的風格,又有翻子拳的特點。由地協拳和翻子拳溶為一體的”地功翻子拳“,既有翻子拳快速多變的手法,又有地功拳的跌、撲、摔、剪等技藝。因為此拳中又有戳腳的腿法,所以也有人稱其為”戳腳翻子“。此外還有“少林翻子”、“長拳翻子”、“短拳翻子”、“燕青翻子”、“綿掌翻”等等流派。
清未明初,王占鱉之弟子徐兆熊到瀋陽傳藝授徒,從此翻子拳流傳於東北一帶。近代翻子拳名家於伯謙不僅很好地繼承前人所授,並在五十所代創造了“撥浪翻“、”滾背翻“等套路。
翻子拳現今廣泛流傳於我國的東北、河北、西北等地區。河北省的翻子拳,套路短小精悍,動作緊湊;西北的翻子拳,結合通背拳勁道的演變,架式開展,手法簡明;東北地區的翻子拳,架式低小,易攻易守,氣勢勇猛。
分佈
河北、北京、上海、武漢、吉林、黑龍江、廣東、廣西、遼寧、甘肅等地。
標籤:【拳】、【翻】、【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