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類風濕 多做手指操 | 養生知識網


 

A-A+

患有類風濕 多做手指操

2019年01月29日 體育健身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類風濕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患有類風濕人經常要忍受疼痛的折磨。如何才能減緩類風濕疾病對人的折磨呢?類風濕人的運動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患有類風濕 多做手指操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疾病,疾病呈慢性過程。藥物治療對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恢復固然重要。但是,由於該類疾病的特點,關節功能鍛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緩解和關節功能恢復的一種治療手段,對改善病人預後非常重要。鍛煉可以增加肌力,保存關節的活動能力,防止關節攣縮、強直及肌肉萎縮。這一點是藥物治療所不能代替的。

那麼,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何時及如何進行功能鍛煉呢?

很多類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鍛煉問題上都存在誤區,有的是絕對的臥床休息,有的是拚命鍛煉,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一般悅來,病情處於活動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通過治療,急性症狀改善後,在病人能耐受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關節的功能鍛煉,但要適應身體情況進行。

如果患者行走困難,可以在床上進行一些相關手的鍛煉,如手捏核桃,鍛煉手指關節功能;兩手握著旋轉,鍛煉腕關節功能等等,這是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的重要措施。

目前風濕科醫生在指導患者進行手指鍛煉時常常建議患者做手指操,簡單易行。

動作一:雙臂平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下

第一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上抬起,姿勢類似向別人打招呼,盡量做到擺動的最大幅度。

第二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逐漸放下,並低於腕關節平面,前臂有向前牽拉的感覺。

第三步:放鬆6秒鐘

動作二:肘關節支撐在桌面上,手背面對自己

第一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小指方向歪。

第二步:以腕關節為支點,手向大拇指方向倒,姿勢如同搖手,左右擺手。

動作三:

第一步:用食指接觸大拇指。

第二步:用中指接觸大拇指。

第三步:用無名指接觸大拇指。

第四步:用小指接觸大拇指,逐一對指。

動作四:

第一步:五指屈曲,握成拳頭狀。

第二步:五指放開,盡量伸直。

除了上述手指功能鍛煉外,如果患者行走沒有困難,也可以進行其它的功能鍛煉。如散步可增強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體質,促進其康復,同時可以增加關節的適當活動,減少關節強直與畸形,減少殘疾的形成。也可以學習太極拳等。關節活動較好的還可以騎自行車,跳舞和做健美操等。

需要注意的是:

1、鍛煉要慢慢開始,循序漸進

2、每日運動次數和每次運動量不能過度,運動的關節疼痛劇烈時需暫停;

3、經常改變鍛煉部位和方式;

4、每天做1~2次適當運動並堅持,持之以恆

積極主動的鍛煉,進行關節活動可以促進炎症吸收。如果關節長期處於不動狀態,病變部位會出現關節僵直、粘連、變形,甚至形成永久性功能障礙。

功能鍛煉是類風濕患者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生活中也要注意關節功能的保護。

在日常生活中,如用手提重物時,盡量不要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不要用手指而應以手掌來支撐;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避免手指長時間寫字、編織、打字等等,經常進行適當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注意自己的病情變化,及時就診和正確的治療與良好的科學的功能鍛煉相結合對類風濕患者的的康復十分有益的。

冠心病人運動須遵循三五七準則

冠心病人適當鍛煉可改善病情,運動時不管選擇哪一種運動手段,都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心情愉快;盡量防預選擇對抗激烈、幅度過大或人體負擔重的運動項目。

建議遵循“3、5、7”準則:“3”指天天步行約3000米,時間在30分鐘以上;“5”指每週要運動5次;“7”指運動時的心率不超過170減去年齡數。如果在運動中發生心慌、乳房悶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刻中止。臨床上以為,合適的運動量應是運動後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覺得怎麼樣明星,無分明疲乏感,第二天睡醒後心率仍然穩定。

有利於心肌康復的運動有以下幾種

游泳:建議不要單獨遊或水溫過低時游。游泳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速度不宜過快,距離不宜過遠,應循序漸進。

步行或散步:步行或散步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地點應選擇空氣清新的地方。

慢跑:慢跑只適合於病情較輕、有一定運動習慣的冠心病患者,且最好能採用“慢行—急行—慢跑”的漸進性鍛煉方式。

太極拳:通過緩慢、協調的練習,使全身各部位肌肉產生週期性的收縮和舒張,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強化心肌血液供應和營養,有利於心肌康復。

健身計劃為何總是堅持不下來

“運動能促進健康”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落實到行動上,難免會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尷尬局面。套用一句偉人的話,那就是運動一兩次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運動而

不偷懶。對於生活工作緊張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把運動堅持到底成了一道難題。

其實,即使在運動環境比較優越的美國,半途而廢也是人們常見的困惑。美國運動心理學家迪斯曼的調查顯示,參加運動的美國人中有50%會在6個月內放棄運動。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妨礙人們持之以恆呢?

時間不夠往往是借口

一般來說,人們中途放棄運動的理由有如下幾種;缺乏與健康相關的知識;鍛煉場所不方便或費用高;運動設施不充分;疲勞;鍛煉中身體感到不適或受傷;運動的效果與期望值不符;氣候不適(太冷或太熱);體育鍛煉引起情緒不穩定等等。

但是,仔細觀察這些人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那些聲稱沒有時間的人,實際上是對健康的需求和認知程度有限。而個人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選擇的運動方式有多少樂趣,運動中能獲得多少滿足感以及運動條件是否便利也會影響人們對運動的堅持。

安全、有效和趣味要結合

美國體育學者博格認為,健身運動應具備下列三個基本條件,運動本身不能有害於健康;其次是運動實施的有效性;再次是運動過程的趣味性。

健身運動的目的是促進健康,而競技性運動往往具有爭勝的傾向,有時反而會損害健康。如果運動損害了健康,運動就沒有意義。另外,不管是何種運動,光有安全性和趣味性,沒有效果,對於增進健康也毫無意義。

再者,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證明有效果的運動,如果枯燥無味,缺乏樂趣,人也不可能堅持長久。並且,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僅在於項目的選擇,與運動強度、個人體能、健康狀況等身體條件也有關。

計劃好每一天

原因找到了,為了堅持運動,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設立明確而具體、通過努力可實現的目標。例如,步行運動或慢跑者,首先把運動分為1個月、3個月等階段,然後設定體重、腰圍在各個階段要達到的目標。如果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應設定血壓或血糖要達到的數值目標。接下來就是設定每一天的目標,例如一天走多少路,多長時間等。

2、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可通過咨詢運動學專家,選擇安全、有效、富有樂趣的活動方式。

3、運動前一定要認真做準備活動,使身體逐步熱起來,以適應運動需要,防止受傷。

4、每次運動的強度不要過大,避免出現身體過於疲勞和肌肉酸痛的情況。然後再循序漸進。

5、細緻地計劃一天中的運動時間。比如下班回家路上,可以提前兩站下車,走回去。如有突發事情影響了原來的健身計劃,可以換個時間,或換一種活動方式。比如臨時有事不能去健身房,可以在辦公室裡做幾組俯臥撐等。

6、找幾個夥伴一起運動。研究發現,集體運動比獨自運動更能鍛煉意志。

選擇與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健身,既可以增加情感交流,也可以提醒和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小編提醒大家如果患上了類風濕,積極主動的鍛煉,進行關節活動可以促進炎症吸收,並且減輕疼痛。

 

 

 

 

 

標籤:【手指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