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止血要注意20個安全事項 | 養生知識網


 

A-A+

戶外止血要注意20個安全事項

2019年08月09日 戶外活動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養生之道網戶外止血要注意什麼?戶外活動的環境險惡,容易發生滑坡、擦傷等問題,驢友學習怎麼止血很有必要,那麼戶外止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戶外止血要注意什麼,看看吧。

1、不要洗正在流血的傷口。不要將凝結的血塊揭開。

2、止血帶或者繃帶不要太緊,不要揭掉止血布等。

3、出血時,不要為找乾淨的布而浪費時間。對於噴射不止的出血,應該用手頭上現有的布料止血。有時實在找不到布料,可用手指將傷口捏攏。這樣會很累,但不要放棄,也不要害怕,不管血流得多麼嚇人,一定要堅持住。

4、在有些重大事故中,比如墜地、衝撞擠壓後,容易出現體內出血的情形。受傷者渾身發冷,臉色發白。人脈搏很弱,視線模糊,不斷出現口渴症狀,皮膚起泡。出現這種情況時,受傷者不要喝水,可用濕布潤濕嘴唇,盡量少動,同時想辦法求助。

5、壓迫止血法找壓迫點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不要用拇指,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誤判斷。當找到動脈壓迫點後,再換拇指按壓或幾個指頭同時按壓。

6、包紮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止血無效。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7、用塞止血方法的危險在於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髒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需,盡量不採用此法。

8、止血帶止血法的併發症與止血帶的壓迫力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密切相關,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9、皮膚擦傷是戶外活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即便損傷範圍比較大,也不過是淺表損傷和毛細血管出血,不可能造成大量失血。傷口處理,主要是預防感染。包紮前,應用肥皂水沖洗傷口,然後用流動自來水將傷口沖洗乾淨,直到傷口沒有異物。野外條件不許可的,可用其他清潔水源,如水壺中的白開水。在出血部位周圍皮膚上用碘酒或75%酒精塗擦消毒,局部使用抗生素藥膏或霜劑。最後,用乾淨毛巾或其他軟質布料做成的敷料覆蓋傷口,再用乾淨的布、繃帶或三角巾等棉織品包紮。

10、遇創口較大、出血較多的傷口或裂開需要縫合的損傷,要立即採用加壓包紮止血。包紮前,按上述清洗原則處理傷口,嚴禁用泥土、麵粉等不潔物撒在傷口上,它不僅會造成傷口進一步污染,還給下一步清創縫合帶來困難。

11、頭皮出血比較嚴重,因為頭皮的血管比較豐富,出血量自然比較多。頭皮比較髒,處理時要注意徹底清創,以免感染,可先剃去毛髮再清洗、消毒、包紮。

12、如果遇到四肢開放性骨折,首先應使用指壓止血法先將出血控制住,然後再利用手頭的棉織品加壓包紮。

13、如果遇到大動脈出血難以止血時,還要選擇止血帶止血。

14、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出血量大且難以止血。在懷疑是骨盆骨折時,應立即用寬大的棉織品或三角巾緊緊捆住臀部,將骨盆切實固定起來,防止骨盆繼續出血。再用另外的棉織品將雙膝關節綁紮在一起,雙膝關節中間用棉織品隔開。三人平托輕輕地將傷患放在硬板上,使之膝關節屈曲,下方墊上軟物,減輕骨盆骨折的疼痛,並將其迅速送往醫院搶救。

15、滑墜、跌落使頭部受傷造成的七竅流血,有可能是顱底骨折的結果,此時用填塞止血,會使原本能從耳、眼、鼻、口流出的顱內出血積攢在顱內,導致腦疝。正確的做法是不要試圖填塞止血,利用體位變化讓其徹底流出來。當然,顱底骨折是很嚴重的顱腦外傷,現場還要考慮有無頸椎骨折。一旦頸椎骨折,變換體位就容易造成截癱。

16、常用的止血帶是橡皮帶、止血帶、三角巾、有彈性的棉織品如寬布條、毛巾等材料,每次戶外出行前請準備若干,不要用鐵絲、電線、尼龍繩、麻繩等做代用品。

17、上肢出血,止血帶應紮在上臂上1/3段,禁止紮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時間內損傷神經而導致殘疾。下肢出血,止血帶應紮在大腿上段,盡量不在小腿、前臂上止血帶,因為小腿、前臂都有兩根骨頭組成,無法捆紮夾在兩根骨頭中間較深的動脈。

18、上止血帶前,在肢體無骨折的情況下,先要將傷肢抬高,盡量使靜脈血回流,減少出血量。

19、止血帶不直接與皮膚接觸,利用棉織品做襯墊。上止血帶鬆緊要合適,以止血後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為準,越松越好。

20、止血帶定時放鬆,每40分鐘—50分鐘鬆解一次,鬆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3分鐘,然後再次紮緊止血帶。做好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並交代給接替人員。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3小時。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戶外止血要注意的20個安全事項,供參考。

標籤:【流鼻血怎麼止血】、【壓迫止血】、【夏天流鼻血怎麼回事】、【戶外行安全知識】、【流血怎麼止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