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怎麼保暖?警惕十種錯誤做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說到冬季怎麼保暖,不少人以為多穿點衣服、緊閉門窗、圍巾捂鼻、多喝咖啡等可以保暖御寒,小編告訴你,這些方法不可取。那麼冬季怎麼保暖呢?下面為您介紹冬季保暖的十種錯誤做法,你一定要警惕哦!
1、穿衣越多越暖和
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膚血管擴張,增加了散熱,但降低了機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所以我們在冬季出門時候,不宜穿的過厚或層數過多,內外搭配以感覺舒適為原則,外套有足夠的抗風保暖性就可以了。
2、不愛運動
相比男性,女性本來就較少運動,到了冬天氣候變冷之後,更是不愛動彈,不只是不願出門,還喜歡縮在被窩裡,但是你要知道,運動才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因為運動可以將脂肪轉化為熱量,幫你御寒,還能增強抵抗力,遠離感冒等問題。
所以,越是寒冷越應該多運動,散步、慢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選擇室內活動,諸如跳操、跳舞毯、打乒乓球等等,總之,要讓自己動起來。
3、裹緊鞋襪更暖和
消百病從腳養,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腳部的保暖需要注意科學。因為腳冷會牽動全身,很多人認為將鞋子、襪子穿得緊一點會更保暖,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
當鞋襪過緊時,會導致腳部血流循環差,熱量無法傳遞到腳部,反而更不利於保暖,所以應該選擇保暖舒適、腳在裡面有足夠活動空間的鞋子。鞋裡容易出汗,這時要及時更換襪子和鞋墊。腳、耳朵等部位在冬天易受寒,可以擦油脂類護膚品。
4、喝咖啡暖身
咖啡是很多女性喜愛的飲品,稍感倦意的冬日午後,沖泡一杯咖啡,不僅感覺溫暖,還可以讓人提神。熱熱的咖啡看上去似是提高體溫的佳品,但實際上,咖啡的原料原料為產於南方的植物,屬陰性,會讓人的體溫下降。而且,咖啡中過多的咖啡因會阻礙糖類的吸收,從而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下降,加劇手腳冰涼。
同時,咖啡因攝入量過多,會增進對體內貯存的B族維生素的耗損,從而加劇因體寒引起的失眠、痛經等症狀。
5、調高空調溫度
冬令時節寒風刺骨,為了在室內享受溫暖,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7℃或以上,使得室內溫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確使人感覺十分舒適。
但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的人易患空調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鼻塞、咽喉乾燥、口乾、頭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內外溫差太大,極易患感冒;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面神經癱瘓,甚至死亡。
6、緊閉門窗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整日門窗緊閉,以為這樣屋內溫度高,人不容易感冒。其實不然。專家介紹,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500餘種化學物質,而僅從呼吸道排出的就有149種之多。空氣中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塵,在這樣的空氣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應該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
如果晚上睡覺時不開窗,會更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還要提醒的是,不要蒙頭睡覺,在暖和的同時,不僅會讓被子裡的空氣變潮濕污濁,也會造成大腦缺氧。
7、常戴口罩
在寒冷天裡,很多人習慣戴口罩。其實,鼻黏膜裡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組織,血液循環十分旺盛,對吸入的冷空氣有加溫作用。鼻腔管道十分曲折,能對冷空氣進行加熱,經過鼻子吸進的冷空氣進入肺部之後,一般已接近體溫。
戴口罩防寒,鼻腔及整個呼吸道的黏膜都得不到鍛煉,抗病能力會下降,反而容易感冒或者得鼻炎。
8、圍巾捂鼻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老人、兒童,還是時尚的女性,出門都喜歡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
不過,很多人戴圍巾時喜歡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於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正確做法是戴圍巾的時候,要把鼻子嘴巴都露出來,以保持呼吸順暢。
9、腳暖和就行
老話說“腳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愛美的女性在三九天還常穿裙子,再配雙高靴,覺得這樣就足夠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當我們的身體受冷時,其實首先感到的是心臟彷彿被凍得收縮成了一小團,然後才是身體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冷的天氣裡,保護好心臟很重要。另外,受涼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天更易患的急病,尤其是在月經期間,身體的保暖尤為重要。因此,只有腳暖和是遠遠不夠的。
10、喝酒防寒
在寒冷冬天,人們喜歡喝酒來暖暖身子。但“喝酒暖身”只是一種錯覺,不僅不會暖身,而且“飲酒御寒寒更寒”。人在飲酒後,會感到全身溫暖、發熱,這是因為酒中的乙醇經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後,一方面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感到溫暖發熱;另一方面,乙醇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麻醉作用,使人體對外界環境冷的感覺不敏感,這是一種錯覺。
因此,飲酒御寒,不僅不會起到御寒功用,反而會使人感冒、凍傷。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飲酒御寒對老年人更為不利。因為老年人本來就對體溫變化不是特別敏感,如果喝酒引起體溫中樞調節紊亂,容易損傷調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