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

2019年03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祖國醫學早在2000年前,就比較全面地談到健身問題,在當時稱為“道生”、“攝生”、“養性”、“養生”等。我國從春秋戰國時代的《內經)起,歷代醫學家如漢代的華佗,魏晉時代的.嵇康和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論述了養生問題。

    養生學在方法上各有千秋,但重點是保護“精、氣、神”。《養生膚語》總結為“保精、裕氣、養神”。祖國醫學認為養生“氣血極欲動,精神極欲靜,”主張外避賊風,內守精神,中養形體。

    歷代養生法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一、精神修養 祖國醫學非常重視精神修養,<黃帝內經)中指出:“恬淡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恬淡虛無”,這不是要人們不動腦筋,而是要把腦筋用到正當方面,即所謂“正思慮以養神”,這樣才能使心境坦然,精神無患,七情不能干擾,臟腑功能協調。

    二、動則不衰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抱朴子》說:“體欲常勞……勞勿過極”。我國古代創造了不少健身法,如華佗的“五禽戲;嵇康的“呼吸吐納”,孫思邈的“調息法”,以及氣功、太極拳、按摩術等。相傳華佗“曉養生之術,年度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這是他經常用“五禽戲”進行鍛煉的結果。

    三、飲食調養 《內經》中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理論和五味人五臟、飲食宜節制的觀點。中國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飲食的選擇要全面配合,因人制宜,五味調和,寒熱相宜,食物的烹調宜熱、軟、素、淡,進食須按時有序,注意節制,食後須摩腹,散步,忌過勞和惱怒。人的飲食須按照情的寒熱虛實來辨證選擇,此外,還須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禁忌,從上述眾多方面來進行全面的飲食調養。

    四、起居有常 要想保持健康並且延年益壽,必須做到起居有常,即生活有規律。<黃帝內經》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說:“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說明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並持之以恆,對健康長壽作用極大。
 

標籤:【特點】【養生之道】【中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