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寒裡熱的咳嗽臨床最難 | 養生知識網


 

A-A+

表寒裡熱的咳嗽臨床最難

2018年12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3 ℃ 次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咳嗽的治療,須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在外感咳嗽中,最常見的的有風寒、風熱、表寒裡熱三種類型。而表寒裡熱這種“寒包火”咳嗽在臨床上極為常見,且咳嗽頻繁劇烈,常遷延難愈。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咳嗽氣喘:苦杏仁,前胡各三錢,桔梗,生甘草各二錢,水煎服。如果是體虛咳嗽:甜杏仁,麥門冬各三錢,貝母,生甘草各二錢水煎服。如果是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咳嗽,痰多:紫蘇子,制半夏各三錢,陳皮,生甘草各二錢。如果是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也可以吃點“麻杏止咳片”
中醫把咳嗽大致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
外感咳嗽常見的有風寒和風熱兩種.
現在這個季節多見風寒咳嗽,先介紹如下(其他就不介紹了,介紹多了你就無所適從了):
防風6克芥穗6克桔梗10克蟬蛻10克五味子10克紫苑10克冬花10克地龍12克生甘草10克川貝10克
以下為處方加減:
咳嗽痰多加茯苓15克萊菔子15克;咳痰色黃加栝樓15克黃芩12克;咳痰不利加知母15克冬瓜子12克
每劑藥水煎兩次取水煎液180~200毫升分兩次早晚口服,一般服3~5天即愈

外感咳嗽中“寒包火”證,常見於西醫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多發冬春二季。一是素體內有鬱熱,又復感外來風寒所致,正如《醫學心悟》說:“其人素有鬱熱,而風寒束之,熱在內而寒在外,諺雲‘寒包火’也。”;二是本由外感風寒所致,但表寒未盡而肺熱已起,也可形成“寒包火”咳。由於內熱較重,又感外寒,其症多壯熱咳嗽,口乾渴飲,陣陣惡寒,一身作痛。

對於寒包火的治療,應以“散表寒、清肺熱”為主。恰如《醫學心悟》所說:“咳嗽之因,屬風寒者十居其九”,“肺有火,則風邪易入,治宜解表而清肺火”。臨床常選用經方麻杏石甘湯。筆者遵名醫馬有度經驗在臨床上多選用散表寒的麻黃、清肺熱的黃芩這一藥對組成復方冶療咳嗽“寒包火”證。馬有度指出:第一要著重一個“宣”字。以麻黃為首,取麻黃辛溫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平喘。麻黃為治療風寒咳喘的第一要藥,特別是輔以蘇葉、防風之後,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強,三藥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氣得宣,不致上逆,咳喘自緩。第二突出一個“清”字。以黃芩為首,黃芩主治肺熱咳嗽,為清洩肺部火熱的第一要藥,而輔以魚腥草和連翹,則清肺解毒之力更強,肺熱得清,肺氣亦清,咳嗽自減,這是治療“寒包火”咳的第二招。第三體現一個“化”字。選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濕除痰,合而增強排痰之力,並能化解痰與火熱相結,防止痰熱阻肺,以利肺氣宣暢,這是治咳先治痰的原則。第四體現一個“降”字。杏仁、紫苑和少量粟殼肅肺止咳,三藥配合,體現了“降”逆止咳。前三字用藥,散寒宣肺,清熱化痰,針對機,重在治本,後一字用藥體現降逆止咳,兼以治標。最後還要以一味甘草,既是調和之藥,也是擅長緩急利咽止咳之藥,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驗案:陳×,男,43歲。慢性支氣管炎10餘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黏夾黃稠,不易咳出,惡寒發熱,四肢及背冷,口乾渴,舌苔薄而淡黃,脈浮滑數。證屬“寒包火”證,當用表裡兩解法。處方:麻黃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黃芩15g,桔梗10g,蘇葉10g,甘草5g,連翹10g,蟬蛻6g,知母10g,紫苑10g,蘇子10g,射干10g。2劑咳喘稍減,共服6劑痊癒。

標籤:【臨床】【最難】【咳嗽】【熱】【裡】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