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槍術套路與招式簡介
古代的槍術是武術的常用器械,也稱作長兵之帥,槍術在我國歷史悠久,現在也有一些關於槍術的比賽。下面是對於競賽槍術套路與招式簡介,詳細的關於槍術方面的教程請瀏覽相關的書籍。
第一段
1、預備勢
2、並步上扎槍
3、弓步攔拿扎槍
4、丁步下扎槍
5、單手拋槍
6、僕步摔把
7、拋接槍
8、跨步劈槍
9、回身跳劈槍
10、轉身弓步崩槍
11、雲絞槍
12、前點步崩槍
13、插步撥槍
14、跳插步扎槍
15、弧行步劈槍
16、墊步提膝崩槍
17、單手扎槍
18、僕步摔槍
19、跳叉步崩槍
20、弓步拿扎槍
21、弓步攔拿扎槍
22、扣腿下扎槍
23、弓步推掌
第二段
1、絞槍
2、上步背後穿接槍
3、單手拋槍
4、僕步摔把
5、拋接槍
6、跨步劈槍
7、回身坐盤下扎槍
8、蓋步拿扎槍
9、仰身穿槍僕步摔把
10、僕步摔把
11、單手拋槍
12、弓步攔拿扎槍
13、提膝架槍
第三段
1、轉身跳扎槍
2、弓步攔拿扎槍
3、震腳扣腿挑把
4、回身拿扎槍
5、回身穿槍
6、上步撥槍
7、墊布拿槍
8、橫襠步架槍
9、扣腿點槍
10、並步崩槍
第四段
1、舞花槍
2、轉身提撩舞花槍
3、轉身跳下扎槍
4、僕步亮掌
5、弓步攔拿扎槍
6、虛步橫擊把
7、並步立槍推掌
8、收勢
以上是常見的競賽槍術套路,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下槍術套路的動作要領。
繞腿換把穿槍
穿槍分上中下三盤穿槍法,繞喉穿槍屬上盤穿槍法;繞胸、腰穿槍為中盤穿槍法;繞腿穿槍屬下盤穿槍法。《武術競賽規則》要求:槍要貼近腿部,動作要柔和,眼、腿隨槍轉動,身、步、槍協調一致。
拿槍卷
亦稱懷中抱月。拿槍和卷槍的合稱。指先拿後卷,即用四平槍刺後,轉手將槍迎面作旋轉夾花,再持槍柄,手用力拔槍柄,前手屈肘托槍與肩平。《十八般武藝全書·楊家槍之主要動作》:“所謂拿者,攻敵而制之也。所謂捲者捲除一切不利於己之障礙也。”
挑點槍
亦稱丹鳳朝陽。挑槍和點槍的合稱。見於《十八般武藝全書·楊家槍之主要動作》。作者註:“此法挑而不實,點而不花,……其法將兩手緊握鑽前,因力下捺,使槍頭上挑,待槍尖高與頭平,……再點。”
挑槍
民間又稱“攉挑”。雙手握槍,前臂伸直,由下向前上方用槍身攉挑,力達槍身前端。上挑部位,以對手的三盤為界。上盤以對手胸面為準;中盤以對手的前手和前臂為準;下盤以對手的襠部為準。挑槍在套路組合中,可結合步型、步法、退行
背槍
將槍斜背在身後,槍尖朝前;右手持槍,槍桿背於左肩上。《武術競賽規則》要求:槍身與身體姑緊背穩。此勢一般用於定勢、亮勢,傳統槍術用語稱“十字佩紅”、“十字背槍”、“秦瓊背劍”等。
持槍
槍的握持方法。用於套路的起勢或進出賽場。持槍的方祛很多,有單手持槍、雙手持槍之分,其持握手法與持槍部位也有區別。《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右手以拇指與食指卡握槍身,使槍直立於身體右側。
帶槍
帶者,回帶的意思。即用己之槍身帶開對方的槍。帶槍分上下左右四個方位。上帶以中盤腰部高度為宜,下帶以膝部高度為宜。左帶時前後手交叉,後把推至左手下方,右把手心朝七,前把手心朝下,右帶兩手位置不變。《武術競賽規則》要求:槍走直線,槍桿貼身。槍尖不超過身體的寬度。
架槍
身平舉或傾斜舉過頭頂。屬防守性槍法。動作有兩手將槍桿橫架於頭上;也有兩手將槍桿成斜面架於身前上方,槍桿略高於頭。在民間槍術套路中,有“架樑槍”、“大架樑”等槍法。
美人認針
長槍槍法。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中的“美人認針勢”:“乃盡頭槍法。好破地蛇,防他顛捉,起手鳳點頭,披閃認真戳。”
拖帶槍
長槍槍法。見於《十八般武藝全書·封手詳解》。作者往:“拖帶,彼槍扎到,諸封不能開,將身向後一坐,應彼之槍,以拖帶之,其槍即開。”
拉槍
槍桿向後抽拉,握把部貼身,槍頭下垂(不可觸地),槍身成斜面。傳統槍術中,貼右側拉槍為正拉;貼左側拉槍並回身反擊為倒拉。故有“敬德側拉鞭”的槍法。
撥槍
又稱“撥草尋蛇”。槍身成斜面,高不過膝,槍尖連續左右擺動,用力快速短促,力達槍尖。撥槍,在套路演練中,常與交叉步結合。其用意,在於進攻對方足踝部位,也屬驚下取上的閃賺招法。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所載“六合槍法”第五合中稱:“五合,先有四封四閉,後有死中反活、無中生有,迎封接閃賺是花槍……名曰‘撥草尋蛇’。”現代武術又分之為上撥槍、平撥槍、下撥槍,以及加旋轉、平掄的雲撥槍、旋轉平撥槍等。
拖槍
單手握把,槍尖貼地隨身體移動。拖槍,傳統槍法中,有單手拖槍和雙手拖槍兩種。用意佯輸詐敗,以引敵深入。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中載有“白猿拖刀勢”,其註釋:“乃佯輸詐回槍法,逆轉硬上騎龍,順步纏攔崩靠,迎封接進弄花槍,就是中平也破”。
攔槍
槍尖向左下方劃弧,其他要求同拿槍。攔槍,屬防守和防守還擊槍法,或稱吃槍還槍的招法。攔槍與拿槍共構成一個圈,各佔半個圈。攔槍時,前手外翻,槍桿緊貼腰部。明戚繼光在《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稱:“槍是伏腰鎖”,即槍離不開腰,槍要借助腰部的力量。
單殺手
單殺手明清槍法術語,今猶沿用。即突然以單手持槍扎向對方的槍法。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的第五勢“青龍獻爪勢”,即單殺手法。其譜云:"乃孤雁出群槍法。勢勢之中,著著之內,發槍扎人,不離是法。”(見圖)吳殳《手臂錄》卷二:“單殺手,即青龍獻爪勢。練時十二分硬槍,一發透壁,則槍頭、槍竿、戳手皆盡善矣。”
夜叉探海
長槍槍法。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中的“夜叉探海勢”:“乃持槍行立看守之法。遇敵變勢,隨機應用,無不中節。”
掄劈槍
劈槍的一種。掄槍成立圓,速度要快,掄轉與劈槍的動作要連貫協調。掄劈槍時,使槍桿立掄一周,劈於身前,搶槍要貼身,成立圓;掄槍又分外側掄劈和內側掄劈二種:外側掄劈,實含下掛;內側掄劈,實含下勾。參見“劈槍”條
靈貓捉鼠
靈貓捉鼠長槍槍法。即無中生有槍。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中的“靈貓捉鼠勢”:“乃無中生有槍法。進步虛下撲纏,賺伊槍動使梨花,遇壓挑天沖打。”
勾掤槍
長槍槍法。見於《國術秘訣·封手詳解》。作者註:“勾掤,我使低平小勢,伊寢槍扎來,我拿又不得,攔又不得,只得橫勾牽彼之槍,護手向後掤起彼槍,不能下落,我槍尖微斜為式。”
拋槍
將槍把上擲。換接槍身前端。拋槍分單拋單接和雙拋單接兩種,按高度又有高拋、低拋之分。低拋槍尖不超過面部,此乃長兵短用之法;高拋可於拋起後接作其他動作,此乃以增技巧之法。《武術競賽規則》規定,拋槍之立圓不得超過半周。
掄槍
槍身成弧形或圓形掄動。有平掄、立掄兩種。也有稱橫向倫動為“掄”、縱向掄動為“折”者,通備門槍法即有“橫掄立折”之說。流傳在西北地區的槍法又稱“橫掄背折”。《武術竟賽規則》規定,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槍,可單手也可雙手。
裡外纏槍
槍尖向內或向外繞成立圓,高不過肩,低不過胯;用力要柔和。可定步定勢,也可行步使之。
蒼龍擺尾
長槍槍法。即掤退救護槍。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的“蒼龍擺尾勢”:“乃掤退救護之法。電轉風回,驚散梨花閃賺。”
死蛇遢地
長槍槍法。見於《國術秘訣·封手詳解》:作者註:“死蛇遢地,彼亂槍扎來,我槍貼地,自下而上,斷不漏槍。”
闖鴻門
長槍槍法。即拋梭槍。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的“聞鴻門勢”:“乃拋梭槍法。身隨槍進,閃坐剁攔,捉攻硬上。經曰‘六直’,妙在其中。用長貴短,用短貴長,此藝中妙理。短而長用者,謂可御彼長。長入短,不中,則反為長所誤。故用長以短,節節險嫩,就近身尺餘,法便不老。彼見我長,安心欲使我進深無用,我忽節節短來,彼乃智屈心違,倉卒使彼對我不及。此用長之妙訣,萬古之秘論也。”
伏虎勢
長槍槍法。即六封槍。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的“伏虎勢”:“乃六封槍法。斜倒硬上如風,退閃提攔纏捉,他如壓卵又朝天,鐵掃迎封接靠。”
壓槍
指借對方之力,乘勢用槍尖下壓其兵械之傳。《十八般武藝全書·楊家槍之主要動作》:“壓槍法,……待敵械既近,先行避之,然後乘勢泛起槍尖猛力下壓,須用迅雷不及掩耳法監之。”
托槍
根據《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其基本要求是:槍桿要平,前手手心朝上,用力要大,使槍尖向上顫動,平托槍高不過胸,低不過腰;上托槍高與肩平。
掃槍
槍法。根據《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其基本要求是:槍接近地面平擺,不可觸地,動作要快。掃槍,貼地而又不觸地,是橫掃對手下盤的槍法。民間傳統槍法中又稱“鐵掃帚”。在槍術套路中,常是橫掃180°或360°。
點槍
槍尖由上向下短促用力,力達於槍尖。上點高不過頭,低不過肩;平點高不過肩,低不過胯;下點高不過膝,低不著地。實戰中分上,中、下三盤。一般用於點取前手、足面。套路演練中可結合步法、跳躍、轉身使之。
殺手槍
槍法。泛指用槍鑽擊打的方法。《十八般武藝全書·楊家槍法之主要動作》“殺手槍法”:“殺手槍者,即用鑽擊制勝之法也。”
回馬槍
稱迴風撥水。指拖槍誘敵之法。待敵臨近時,轉身起槍刺擊對方。《十八般武藝全書·楊家槍之主要動作》:“拖槍是虛,誘敵而退正懷襲取之意,……繼以回馬槍法,無往而不勝。”《忠義拳圖稿本》:“回馬槍,如人扎來,我敗勢往後退,看準槍頭即上步換步,照心扎去,再偷一擋,換步一合一扎。”
白猿拖刀
長槍槍法。亦稱佯輸詐回槍。明戚繼光《紀效新書·長乓短用說篇·二十四槍勢》的“白猿拖刀勢”:“乃佯輸詐回槍法。逆轉硬上騎龍,順步纏攔崩靠。迎封接進弄花槍,就是中平也破。”
邊拿
即挐槍。金一明《六合槍,六合槍全解》:“何謂邊挐,譬如我槍由圈裡扎你,你挐開我槍於左,隨即扎我圈裡,我即於左邊就勢將槍一架,挐勢要直挐至地,使你槍跌出右邊,我即將槍顛起,借力扎你圈裡。是謂邊挐。”
標籤:【槍術套路】、【競賽槍術套路】、【槍術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