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翠蔓綿綿最宜養人
小時侯生活在鄉村,夏天的星空下,我躺在西瓜地裡的窩棚裡,聽著蟲鳴,呼吸著瓜地特有的清爽的氣息。老爺爺的煙斗在黑暗中一閃一閃,我在他講的故事中安然入眠——故事很多是關於瓜的:回娘家的小媳婦在冬瓜地裡把孩子丟了,錯換成了瓜……西瓜裡跳出個赤身的胖娃娃……於是,我做夢都夢到瓜地裡有許多娃娃在跑。
漢字的“瓜”是個像形字,瓜掛在纏繞的籐蔓中。《詩經·大雅》有“綿綿瓜迭,民之初生”的句子,這裡的瓜是葫蘆,體現了原始社會生殖崇拜,一串串的瓜在籐蔓中生長,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寓意子孫綿延不絕,人丁興旺家族昌盛。
小時侯,我不知道瓜有這樣的深意,只是喜歡吃瓜。三伏天,熱得受不了,央求爺爺摘個西瓜。爺爺東拍拍西拍拍,摘下一個大西瓜,放到大木桶裡,在井水裡鎮上半晌。切的時候,刀剛碰到瓜皮上,西瓜就砉地綻開,特有的清香撲面而來,吃起來,沙甜,透心涼。知了的叫聲也不顯得那麼煩躁了。
吃飯了,奶奶炒的是西葫蘆,涼拌的是剛摘下的黃瓜,飯是蒸的南瓜飯,湯是絲瓜湯……吃了這些瓜菜瓜糧,讓人感覺暑氣也消了不少。
長大以後,學了中醫,才知道中醫典籍裡和中醫臨床實踐中,“瓜”依然飄著清香。且不說“藥葫蘆”是中藥的一個象徵,在中醫養生和中醫臨床中,瓜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位朋友身體疼了幾年,跑了許多醫院都沒有確診,後來遇到一位民間的醫生認為他是經絡受寒、氣虛絡痺,建議他用絲瓜絡煮水洗浴,用絲瓜絡遍擦身體,直到皮膚微紅。一個星期以後,他高興地跑來說好了。中醫認為,絲瓜可去風濕、通經絡。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很多關於絲瓜治病的方法。
再說說西瓜。西瓜是我們夏天生活少不了的。據說它還是外來的瓜,原產地在非洲的沙漠裡,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把種子帶回了我國西北地區。中醫認為西瓜性味甘、涼,無毒,夏天適當多吃些西瓜可以清熱解暑,除煩止渴。而且西瓜全身都能入藥,瓜瓤清暑、解渴、利尿,對治療高血壓、腎炎、肝炎、膽囊炎、黃疸等有幫助;西瓜皮、冬瓜皮配天花粉,水煎服可以治療糖尿病、口渴、尿混濁;西瓜翠衣和決明子煎湯代茶可以治療高血壓。近年,桂林“三金藥業”,就靠開發西瓜的藥用功能把產品做到了全國,推廣到了海外。西瓜霜的製作方法是用西瓜一個,蒂上切一小孔,挖去瓜瓤,裝滿朴硝,仍以蒂部蓋上,用繩縛定,懸掛於通風處,析出白霜,用鵝毛掃下,研細貯於瓶中。看似簡單的西瓜霜,清熱解毒有奇效,是喉科外用良藥。
西瓜清肺胃、解暑熱;黃瓜性味甘涼、清爽宜人;冬瓜養胃生津、滌穢除煩、消癰行水;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驅蟲;絲瓜除熱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苦瓜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瓜流溢著各自的清香,陪伴著我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