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虛食療八則
養生之道網導讀:想要緩解肺氣虛,食療是最有效的方法。那麼肺氣虛食療有哪些呢?肺氣虛者要多吃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肺氣虛食療八則。
肺氣虛食療
肺氣虛損不足,臨床以咳嗽乏力、畏風自汗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見於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醫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等疾病。
食療對補氣養氣很重要,飲食上要遵循“健脾益氣”的原則,通常常見的補氣藥物包括人參、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等,補氣食材則有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對於氣虛者來說,巧妙搭配以藥材和食材,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補益效果。
肺氣虛者可以多食用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如北芪、百合、人參、杏仁、雪梨等。不過,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宜少量久食,身體羸弱者更應防“虛不受補”。
1、黃芪黨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隻,黃芪10克,黨參10克,大棗6顆,食鹽、水適量。
做法:將烏雞洗淨後斬塊,黃芪、黨參洗淨後備用,大棗洗淨後挖開去核備用;將食材全部放入燉鍋中,加水至完全淹沒食材,開中火隔水燉一個半小時後,取出加少量食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主治陰虛盜汗、陽氣虛弱、肺氣虛證等,對急慢性腎炎水腫亦有治療功效。
2、川貝母海蜇瘦肉湯
材料:川貝母12克、海蜇皮80克、豬瘦肉200克、生薑2片。
做法:川貝母、海蜇皮分別洗淨,稍浸泡,晾乾;豬瘦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750毫升(約7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半,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中藥川貝母配伍海蜇皮煲豬瘦肉,其湯清潤而略帶中藥氣味,有輔助治療鼻鼾的功效,並能止痰咳、消痰涎、潤肺氣。
3、銀貝雪梨湯
材料:銀耳(干)20克,梨200克,川貝母5克,冰糖30克。
做法:將水發銀耳揀去根蒂及雜質,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洗淨削去皮,除去核與籽,切成小丁塊。川貝母洗淨。將處理好的銀耳、雪梨、川貝母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糖和水1杯,上籠蒸約1小時,取出即成。
功效:銀耳功能滋陰補肺,潤燥生津;雪梨功能清熱生津,潤肺化痰;川貝母功能補肺清肺,化痰止咳。三品共用具有良好的清熱補肺,止咳化痰之功;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肺虛,肺氣腫,肺功能不佳所致胸悶氣短,乾咳無痰或咳痰咯血等症。
4、冰糖沙參粥
材料:沙參15~30克(新鮮沙參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取沙參15~30克,煎取藥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冰糖同煮為稀薄粥。
功效:養胃、潤肺、祛痰、止咳,適用於肺熱肺燥、乾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及咽干,或熱病後津傷口渴。
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肺氣虛食療四則,你不要錯過了。
5、山藥紅豆粥
材料:山藥、紅豆、薏米仁還有冰糖。
做法:將山藥清洗乾淨去皮切塊備用;然後將其他的食材在清水中泡發;隨後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熬粥,等到紅豆軟爛加入冰糖,攪拌均勻之後繼續煮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功效:紅豆具有很好的益氣補血的功效,經常服用能夠很好的對身體進行補氣、補血。如果出現了肺氣虛的情況,那麼身體的消化功能會收到影響,同時體質也會越來越差,這個時候適量的服用一些紅豆粥對於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6、薏仁山藥粥
材料:生薏苡仁60克,生山藥60克,柿霜30克。
做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爛熟,而後將山藥搗碎,柿霜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功效:補肺、健脾、養胃,適用於陰虛內熱、勞嗽乾咳、大便瀉洩,食慾減退等一切脾肺氣虛的病症。
7、高麗參蛤蚧鷓鴣湯
材料:蛤蚧200克,鷓鴣250克,高麗參12克,陳皮5克,鹽4克,姜4克。
做法:鷓鴣刮洗淨,去毛,去內臟,切成塊狀。蛤蚧去頭,去爪,去鱗,用水洗淨,切成塊狀。高麗參、陳皮分別用清水洗淨。高麗參去蘆頭,切成片狀。瓦煲內加入適量水,用猛火煲滾。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煲3小時。放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此湯補益肺腎、化痰理氣、平喘止咳。對於肺腎氣虛、咳嗽痰多、氣逆喘促、動則氣促、精神疲乏、懶言、倦怠、中氣不足等症有幫助。
8、山藥桂圓粥
材料: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
做法:把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藥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此粥可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壯筋強骨、生長肌肉。山藥中含有澱粉酶等營養成分,對氣虛體質者頗有益處。
上面介紹了肺氣虛的食療方,那麼接下來,小編為您介紹肺氣虛適合吃的食物及養生方法。
肺氣虛推薦食物
1、大棗:性溫,味甘,是常食的食物,可以益氣補血,歷代醫家常用之於氣虛病人。《別錄》說大棗補中益氣,強力。唐代食醫孟詵也曾說過: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
2、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種補氣血果品,除有益氣作用外,古代醫藥文獻還認為葡萄能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如《本經》說它益氣倍力。《滇南本草》認為葡萄大補氣血。《隨息居飲食譜》亦記載: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
3、粳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早在《別錄》中即有主益氣的記載,唐代食醫孟詵亦云:粳米溫中,益氣。而清·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之為貧人之參湯,還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四個中醫小妙招,幫助減少肺氣虛
1、摩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增強肺氣功能。
2、捶背:端坐放鬆,雙眼微閉,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5遍。捶背時要閉氣不息,同時叩齒3-1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向下,沿背捶打,如此數遍。這種方法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具有健肺養肺之功。
3、撐體:全身放鬆,調勻呼吸,端坐,兩腿自然交叉,躬身彎腰,兩手用力支撐,使身體上抬3-5次為1組,反覆3-5組。身體上抬時,要盡量躬身,用臂力,腿不要用力,雙腿自然交叉這種方法對風邪傷肺及肺氣虛損均有調養的功效。
4、摩喉:上身端直,坐立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搓,直至胸部。雙手交替按搓20次為1遍,可連續做2-3遍。按搓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部,自頦下向下按搓,適當用力。這種方法有利咽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