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什麼意思 | 養生知識網


 

A-A+

冬病夏治是什麼意思

2015年06月29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16 ℃ 次

養生導讀: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症減輕或消失。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

冬為陰,夏為陽,“冬”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洩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據穴位的主治病證,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藥物注射、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內服藥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措施為三伏天的藥物穴位貼敷(即天灸療法,常採用具有溫通功效的中藥組方製成貼敷藥物),因其療效明顯、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無明顯副作用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冬病夏治

經歷代中醫學家的反覆實踐發現,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療效顯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根據具體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分別於三伏天各敷一次。

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以機體自我感覺可以耐受為度,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同時可配合辨證施治的中藥內服等治療措施,冬病夏治的療程最好連續應用3~5年。

冬病夏治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覆感冒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

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冬病夏治

5、兒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

7、婦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等

8、其他

陽虛型體質的人群。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醫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建議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體的體質和病證的具體表現辨證施用。

標籤:【冬病夏治是什麼意思】【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三伏貼】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