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伴膽囊息肉警惕癌變
統計發現,約有70%~80%的膽囊癌與膽結石有關
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吳燕玲)近日,30歲的王先生到醫院體檢,發現膽囊有泥沙樣結石和一塊10厘米x9厘米大小的膽囊息肉。診斷後醫生建議他做手術,但王先生覺得沒有什麼不適症狀,不太願意切除膽囊。上周,王先生突發腹脹腹痛,入院檢查發現膽囊穿孔,立即接受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58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陳小平表示,如果王先生堅持不切,發展到晚期膽囊癌就後悔莫及了。專家建議,體檢發現有膽結石的患者,應關注一下有無膽囊息肉,如果兩者並存,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噁心嘔吐或是膽囊癌警報
李阿姨近一年來吃不下飯,覺得腹部飽脹,有時候還會噁心嘔吐,人也日漸消瘦。自行調理飲食和服養胃藥後,也沒見好轉。最後,到醫院詳細檢查才發現患上了膽囊癌。“她是由於膽囊腫瘤侵犯胃竇和十二指腸,導致幽門梗阻所致噁心嘔吐。” 陳小平表示。
膽囊癌是最常見的膽道系統惡性腫瘤,晚期膽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陳小平建議,自以為是胃腸道有問題的患者,應該多個心眼,到正規醫院排除一下膽囊問題。除了定期體檢外,多留意身體的“報警信號”: 當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有右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症狀時,或是早期膽囊癌的苗頭。陳小平指出,手術切除膽囊癌是首選的治療方法,遺憾的是多數膽囊癌發現時已屬晚期無法切除,因此治癒膽囊癌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膽囊息肉:小息肉不必挨一刀
陳小平介紹,由於膽囊息肉多無症狀,因此不易被發現,病情就在不知不覺發展,直至癌變,這也是膽囊息肉最可怕的特點。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體檢中發現的。膽囊息肉首選B超檢查。一般來說,大多膽囊息肉是良性的,對於病灶較小的息肉原則上不考慮手術,但需要每3~6個月做B超動態觀察。而直徑大於10毫米的膽囊息肉應主張手術治療,以防止息肉癌變。
較大的息肉(超過10mm)容易癌變,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切除膽囊。“但很多患者都不願意,有的是怕挨一刀很痛,有的則是誇大膽囊的作用,覺得切了膽囊身體就垮了。”陳小平指出,膽囊只起到儲存膽汁的作用,當膽囊出現結石、息肉,引起嚴重的膽囊炎甚至可能癌變時,應果斷地手術切除。而且目前採用微創手術,傷口很小,能減輕患者疼痛,第二天就可下床走路。
七成以上膽囊癌與膽結石有關
陳小平提到一位51歲患者,有體積較大的膽囊結石多年,陳小平為他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時,發現患者膽囊壁明顯增厚,懷疑其有癌變的可能。術中的快速病理切片檢查證實是膽囊腺癌,隨即為他做了膽囊癌根治手術。“意外發現膽囊癌並不是個例,還有患者因膽囊結石誘發炎症而導致膽囊穿孔。”陳小平介紹,據統計,約有70%~80%的膽囊癌與膽結石有關,肝內膽管癌也與肝內膽結石關係密切。
陳小平介紹,雖然膽結石的發病率很高,但很多人對它的認識卻存在一些誤區:一是結石引起疼痛了就處理一下,不痛就不管也不跟蹤檢查。二是聞癌色變,乾脆一切了之,但有些醫生如果不結合手術中情況加以判斷,就有可能切不乾淨。另外,結石很小、膽囊功能正常且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只需定期隨訪即可。
標籤:【膽囊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