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後不宜馬上做的5件事 | 養生知識網


 

A-A+

運動健身後不宜馬上做的5件事

2017年10月23日 體育健身 暫無評論 閱讀 5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之於我們的健康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養生學裡也特別提倡大家多做運動。但是,我們卻發現很多人在運動後有很多不利於健康的行為,這樣可真是前功盡棄了。下面一起來瞭解下運動後不宜立即做的行為有哪些,然後盡量改正吧。


運動過後不要蹲坐休息

1、不要蹲坐休息

蹲坐休息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這是運動後不宜立即做的行為。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很多人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產生重力性休克。

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進行一些低熱量的活動,例如慢步走走,做做幾節放鬆體操,或者簡單深呼吸,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心臟,以利於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實在體力不支時也可讓同伴攙著走走。

      2、 不宜立即停下來

       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由於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到心臟,心臟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壓送到全身,血液循環極快。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瘀積於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大腦也就會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休克等症狀。所以劇烈運動,如長跑之後逐漸改為慢跑,再走一走,做幾下深呼吸,這樣肌肉就會輕快地消除疲勞


運動過後不要馬上停下來

3、不要貪吃冷飲

運動後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夏天,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過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以年輕人為主,大多喜歡買一些冷飲解暑解渴。保健專家告訴我們,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


運動之後不要貪喝冷飲

       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所以吃冷飲也是運動後不宜立即做的行為。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4、不要立即吃飯

運動後不宜立即做的行為還有吃飯,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運動之後不要馬上吃東西 
       5、不宜馬上洗冷水澡、游泳、吹風或用空調 

       有人圖一時痛快,劇烈運動剛一結束,馬上就用電風扇吹,進入空調室或在陰涼風口處乘涼。這會帶走很多熱量,使皮膚溫度迅速降低,同時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活動,會引起上呼吸道血管收縮,使局部抗力量下降。於是寄生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的細菌毒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引發感冒、傷風和氣管炎等疾病。有些人劇烈運動後立即就下水游泳或進行冷水浴,由於體表溫度和水的溫度相差懸殊,這樣極易發生小腿抽筋兒。因此劇烈運動後應先擦乾汗液,等汗不再出時,再進行遊泳或冷水浴。
 

運動過後不要馬上吹風扇 
       運動後的恢復
 
       1、運動後放鬆
 
       運動後可躺在海棉墊或籐墊上休息片刻,平躺時腳放置的位置應略高於頭,或是與頭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後可進行頭手倒立或是靠牆手倒立,時間3-10秒,可進行幾次,有利於下肢血液回流心臟。然後再抖動四肢,先抖動、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後抖動小腿或前臂。
 

運動後要慢慢放鬆
       2、運動後按摩
 
       運動後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點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動四肢,主要是放鬆肘、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歷、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以及肩臂痛、頸項拘攣等運動後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下肢常用點按穴位有承扶、委陽、承山、崑崙、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攣痛腰腿拘急疼痛、項強、腰痛、膝脛酸痛等症狀。揉捏叩打時,先推摩大肌肉,後推摩小肌肉,一側推摩後,再推摩另一側。如是相互間進行全身推摩。背部的俞穴多位於脊椎旁開1.5寸處,推摩放鬆多以脊椎旁開1.5寸處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處的天宗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頸項強直。幾種手法結合可起到良好的放鬆效果,且恢復快。對人體的五臟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標籤:【運動】【健身】【按摩】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