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並不是絕症
養生之道網導讀:大腸癌很多人對它不瞭解,大腸癌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癌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因此大腸癌預防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大腸癌是不治之症麼?也是很多的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那麼大腸癌是不治之症麼,是不是得了大腸癌就等於被判死刑呢?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大腸癌的組織學類型、淋巴結轉移等因素與預後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總的5年生存率仍不低,說明大腸癌並不非不治之症。大腸癌預後與多種因素有關,涉及到腫瘤的生物學特性,早期的診斷與分期,治療方式等因素。
影響因素
1、Dukes分期:Dukes理論揭示了結直腸癌主要是繞腸壁環形浸潤生長及期淋巴轉移途徑,反映了癌腫的生物學行為,是精確地反映疾病的程度、選擇治療方案、評估預後的標準
2、癌細胞的分化級別:分化程度低者,預後不良;
3、病年齡:年輕患者比老年患者預後差;
4、其他:就診時已發生腸梗阻者,
5年存活率一般只有無腸梗阻者的一半。出現腸出血、穿孔、化膿性腹膜炎等併發症者,預後不良。
大腸癌患者由於認知的不足,也同時存在著治療上的誤區?
1) 對癌前病變的預防治療重視不夠。
2) 有外科手術指征者放棄手術治療,延誤治療時機。
3) 西醫無法治療的晚期大腸癌患者才尋找中醫藥進行治療。
4) 認為中醫只能緩解症狀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腫瘤患者應以改善症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為治療關鍵。
5) 局部治療(手術、放療)後,症狀暫時緩解或消失後而放棄有效的綜合治療。
由此可見大腸癌並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可怕,並非"不治之症",只要能夠較早期的發現並予以適當的治療,是可能獲得長期生存的。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體重,有規律地參與體力活動。戒煙限酒,防止煙草中的二甲基脛大量沉積誘發腫瘤。而酒精則可能通過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增加致癌風險。都市人少食醃製品,莫吃隔夜飯,多吃穀物纖維,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同時還要提防便秘。若飲食及生活方式無大變化,排便習慣明顯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糞條變細或羊糞樣便、排便不盡感等,應及時就診。
標籤:【大腸癌】、【並不是】、【絕症】、【養生之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