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_丟了棒的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_丟了棒的藥用價值

2018年02月11日 中草藥 暫無評論 閱讀 9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丟了棒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丟了棒圖片、丟了棒的藥用價值、丟了棒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 丟了棒簡介
  • 丟了棒圖片
  • 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
  • 丟了棒的藥用價值
  • 丟了棒的藥用附方
  • 丟了棒藥酒治療跌打損傷
  • 丟了棒的副作用

丟了棒簡介


丟了棒,中藥名。為大戟科白桐樹屬植物白桐樹的根或葉。秋季采,洗淨曬乾。單葉互生,葉柄長5-14cm,柄的頂端有2腺體;葉片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10-20cm,寬5-12cm,先端鈍或短尾尖,基部圓或寬楔形,邊緣不規則的齒缺;兩面沿脈被柔毛,干後漸脫落。氣微,味辛,微苦。

丟了棒圖片


丟了棒

丟了棒

丟了棒

丟了棒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濕腳痛,酒頂,用葉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腫痛。其根浸酒更妙。”

2、《本草求原》:“治一切風濕酒風。”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法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腳氣水腫。”

丟了棒的藥用價值


【藥名】丟了棒

【別名】追風根、趕風債、趕風柴、刁了棒、大葉大青。

【入藥部位】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根、葉。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歸脾、腎經。

【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根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腫痛,腳氣水腫。葉外用治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9~18克,鮮品15~30克。外用:適量。

【炮製方法】洗淨、哂干。

【禁忌】孕婦忌服。

丟了棒的藥用附方


1、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丟了棒、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丟了棒湯)

2、治全身麻木:丟了棒、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3、治半邊風:丟了棒、荊芥各四錢,排風籐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4、治面神經麻痺:丟了棒二兩,鮮何首烏籐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丟了棒藥酒治療跌打損傷


【藥物組成】丟了棒皮2份、鵝不食草2份、山大顏1份、麻骨風1份、十八症1份、寬筋籐1份、水澤蘭l份、楓香寄生l份、胡荽l份、鉤籐l份、雞血籐1份、短瓣石竹1份、毛老虎1份。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風緩痛。用於各種跌打損傷,骨折,扭傷,關節僵硬,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坐骨神經痛等。對類風濕、肌肉風濕,骨結核、骨質增生,鶴膝風,腰腿痛,小兒麻痺,癱瘓等,亦有—定療效。

【用法用量】外用、局部外擦及濕敷,如加熱溫敷效果較好。內服:每次15—30ml,每日二三次,嚴重者可加至每次50ml。

【制備方法】上藥泡於50度或60度米酒中,以酒過藥面為準。泡七日以上即可使用(如熱泡二日後即可使用)。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因丟了棒、水澤蘭、雞血籐三味藥有墮胎作用。

【資料來源】《中藥製劑彙編》

丟了棒的副作用


丟了棒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葉有毒;誤食後噁心、心中不適、全身無力、鞏膜及皮膚微黃,嚴重者尿急,且茶褐色,並有腰痛、食慾消失、嘔吐。經檢查為急性溶血性貧血。心尖區有輕度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肝脾輕度腫大,眼底視網膜出血,束壁試驗陽性。民間用其葉搗爛後熱酒沖服或泡酒服可止痛。

以上就是一些丟了棒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丟了棒】、【丟了棒酒】、【中藥丟了棒】、【丟了棒圖片】、【丟了棒功效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