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功效與作用_大黃的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_大黃的藥用價值

2017年10月25日 中草藥 暫無評論 閱讀 39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草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圖片、大黃的藥用價值大黃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大黃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大黃簡介


大黃,中藥名,為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藥用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大黃圖片


大黃

大黃

大黃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大黃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夠調節免疫、抗炎、解熱作用、抗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膽、保肝、瀉下作用。

2、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製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

3、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4、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黃能夠夠瀉熱通腸,逐瘀通經,涼血解毒。用於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濕熱黃疸,血熱吐衄,實熱便秘,積滯腹痛,腸癰腹痛,瀉痢不爽,目赤,咽腫,癰腫疔瘡,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者。

大黃的藥用價值


【藥名】大黃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川軍。

【入藥部分】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刮去粗皮及頂芽,風乾、烘乾或切片曬乾。

【性味】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注意事項】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大黃的藥用附方


1、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素問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2、治洩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葯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3、治產後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4、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葯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5、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6、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葯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大黃湯)

7、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8、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9、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10、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後方》)

11、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聖惠方》)

12、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鑒》如神散)

大黃的配伍應用


1、配芒硝,芒硝鹹寒,軟堅潤燥,而瀉下通便。二者相須為用,攻下之力增強。如《本草崇原》“與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熱,而調其腸胃,使之下洩也。”

2、配枳實,一苦寒,一辛寒,二藥相伍,瀉下行氣並舉,相得益彰。瀉下輔助行氣,行氣輔助瀉下,如《醫方集解》載:“去實熱用大黃,無枳實不通。”

3、配厚樸,厚樸辛苦溫,辛能行氣,苦能洩實滿,溫能化濕,合用可行氣寬中,疏導腸胃,使中焦得舒,胃腸得暢,瀉實除滿。

4、配附子,取附子辛熱溫裡扶陽,二藥相伍,大黃走洩,附子取其散寒,可溫下寒實積滯。

5、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潤,涼血生津,二藥相伍為用,可治於心胃火熾,氣火升騰,挾血上逆之吐衄。可收火降血寧之效,有增水行舟之功。

6、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補中焦,調和藥性,二藥合用,可壯其功而杜其弊。《王氏醫存》:“大黃與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7、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相使配對,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輔相成,有通降下行,瀉火散瘀之效。

8、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潤,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潤燥滑腸。二藥配伍,剛柔相宜,大黃專入血分,破血積,下瘀熱,桃仁得大黃,專長氣分,潤腸燥,通積滯。用治產後腰痛,太陽、陽明蓄血證,痛閉經經等。

大黃的臨床應用


1、治療口腔炎、口唇潰瘍及毛囊炎等

用生大黃3~8錢,煎取150~500毫升(每劑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濕熱敷及洗滌用,每天4~6次。治療前先清洗局部,除淨分泌物。本法對於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潰瘍、皮膚毛囊炎及頭部癤腫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轉陰日數亦比較迅速。

2、治療燙傷

先取陳石灰10斤除淨雜質,過篩,投入鍋內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黃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帶桃紅色、大黃炒至灰黑色時,即出鍋篩去石灰;將大黃攤開冷卻後研成細粉備用。用時先以生理鹽水清洗創面,而後撒布大黃粉。如有水泡應刺破;撥開表皮,排淨泡液後再撒藥粉。如僅見局部紅腫,則可用麻油或桐油將大黃粉調成糊狀塗患處。換藥時如發現傷處潰爛,應拭去膿液、膿癡後再撒藥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療法。共治療415例,均獲顯著效果,且療程短,無副作用,愈後無疤痕

3、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用大黃粉蜜合劑(生大黃粉5錢,炒至微黃的米粉3錢,蜂蜜2兩,加適量溫開水調勻),每小時服1次,每次約1湯匙,全劑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蟲為止。經治6例均排出蛔蟲,症狀解除而愈。排蟲最多者達60餘條。排蟲後均無持續腹瀉現象。

4、治療腸脹氣

用大黃1兩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敷於兩側湧泉穴上,每次二小時,必要時可敷2~3次。臨床觀察6例,一般敷藥後一小時即出現腸腔蠕動感和肛門排氣現象,自覺腹脹減輕,有腸鳴音。

大黃的副作用


大黃一般被認為毒性較低,臨床應用比較安全。但服用過量可引起中毒,尤其是後下大黃毒性較大,可起噁心、嘔吐、頭昏、腹絞痛、黃疸等。曾有報道,30名受試者每日服大黃3次,每次3g,共5日,所有受試者均產生一系列胃腸反應,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嘔吐、噁心、腸鳴,其中3例因嚴重腹瀉、腹痛、嘔吐而被迫臥床休息,經對症處理後緩解。

另外,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大黃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藥用價值】、【大黃別名是什麼】、【大黃是什麼】、【大黃的副作用】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