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感傳現象的研究 | 養生知識網


 

A-A+

循經感傳現象的研究

2020年08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1956年中國即將經絡的研究列為全國自然科學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有組織地進行臨床觀察、形態學研究和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有曲折和干擾。進入70年代,在針刺麻醉研究的推動下,解放軍309醫院,北大生物系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1000例循經感傳出現率的調查。對8名感傳顯著者進行經脈感傳的觀測。1973年由衛生部組織按統一方法和標準、在20餘省市進行了二十萬例的人群普查,然後觀察出現感傳的情況。以後中國學者又分別在國外對莫桑比克人(203例)、尼日利亞人(182例)、塞內加爾人(193人)、英美德法等白種人(110例)的循經感傳進行了觀察。證明循經感傳在人類當中,無人種和地域的差別。

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域、種族、健康和文化水平的受試者身上都能觀察到循經感傳現象。日本等國學者也先後進行過這類研究和報導。一般說來,在人群中有感傳的是少數,占15%~20%,顯著循經感傳則只有1%。但是對不敏感人的井穴加電刺激後,用特殊的小錘進行叩擊。可以在肢體上叩出一連串的敏感高發聲點,連接起來即是古籍記載的經脈線,這條線同樣具有電、聲等特性。實驗證明這種隱性循經感傳是有普遍性的,占測試者的95%左右。這一結果是可重複驗證的。北京市中醫醫院和河北保定地區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的學者發現運用傳統的手段進行催氣運針,循經感傳出現率達80%以上.氣功入靜者可以誘發循經感傳,其出現率達80%,而且多數人都可通達經脈全程。證實了明代李時珍所說“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明察之”。

國內外的學者還對循經皮膚進行了觀察,總結了346例478條循經皮膚變化,包括有貧血痣、神經皮炎,皮膚色素沉著等25個種。有些疾患是先天的、有的是後天的,十四經脈及帶脈都有。有的見於經脈的一部分,有的波及經脈的全程,十分醒目。還有的單位和筆者,均發現針刺時出現循經的紅線、白線、紅疹及皮下出血等血管神經反應,常可保持數小時以上。在人身上我們還發現有循經性疼痛、麻感、痠、癢及走竄感;冷、熱及水流感。與古典經脈記載相吻合。病程短者2-3天、長者達15年仍存在這種現象,稱為循經感覺病。循經感傳、隱性循經感傳、循經皮膚病、循經疼痛和循經感覺異常,均基本符合古典經脈線的記載,為國內外學者所承認。按照“肯定現象,掌握規律、提高療效、闡明本質”的思路,我國的經絡研究不斷深入,取得了顯著的進展。1985年經絡研究被列入國家“七五”攻關課題;1990年被列為國家十二項重大基礎理論研究之一;1998年又被列入國家攀登項目,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經絡的現代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目前我國學者已有大量的資料說明:

(一)經絡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其中循經感傳尤為多見,它普遍地存在,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

(二)人體體表可以觀察到與古典經脈循行路線基本一致的線路。它與人體功能的調節密切相關。

(三)經脈和臟腑間確有相對特異性聯繫。我國學者在經絡的研究方面採用了電、聲、光、核、氣等多種理化方法、神經生物形態學方法,如CB-HRP(辣根酶)螢光雙標法等手段,從細胞水平進行研究。

1 皮膚電阻和電位檢測法

四十多年來,中外學者用電學方法,採用皮膚電阻為指標進行研究。50年代初,日本發現人體體表存在26條低電阻連線,稱為良導絡。它的徑路與古典經脈線路相似。我國學者近年來對皮膚低電阻點的檢測方法進行了重要的改進,並進行了系統的論證。通過對14經脈的測試結果,證明皮膚低電阻點的循經性。低電阻點密集分佈,沿經排列,但不連續,其結果穩定可以重複。當對機體施加外加電流時,穴位與非穴位的皮膚電位差較明顯,並且反映出經絡臟腑功能方面的活動。有人認為皮膚電位測定較皮膚電阻測定更有意義。

2 同位素示蹤法

中國學者和國外學者從60年代即採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研究經絡。採用在穴位上注入P32觀察到所測12條示蹤軌跡與古典經脈線基本一致。近年來採用高鎝酸鈉注入穴位,用大視野數字照相機記錄,觀察到:

1四肢部可遷移30-110CM,軌跡主要位於皮下;

2移行速度3.5-76cm/m,在非穴位注射則有淤積;

3在活體觀察與淋巴和神經干無直接關係,但與血管關係密切;

4在四肢部的十二經脈任督二脈基本循古典記載走完全程,僅大腸經和心包經有一定變異。專家鑒定認為此法直觀、客觀、重複性均較強。

3 循經聲信息檢測

學者們觀察到刺激穴位的聲信號(低頻振動)可沿經絡的路線傳導,其軌跡與古典記載相吻合,信號的頻率在8-97赫之間,高峰集中於30-40赫。結果穩定,可重複。

4 光檢測法

1體表超弱冷光檢測:以體表超冷光信號為指標,觀察到高發光點基本循十四經分佈。某些患者在不同經穴發光有不對稱變化,與健康人有顯著差異。

2紅外成象法檢測:一切物體溫度高於-273co時,它內部的分子就會因熱運動而向空間放射紅外線。用高靈敏度的探測器通過螢光屏或拍照可以出現亮帶和暗帶,其顯示的路線與古典經絡相符,而不同於神經和淋巴。

CO2和O2分壓的測定,H+、Ca+的測定

近年來有些學者還進行了人體經絡體表循行線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發現經線上二氧化碳呼出量(RCO2)高於經線外。並且從井穴向合穴不斷增大。還有人測查了經穴非經穴H+、Ca+ 變化。

針效阻滯定位檢測

利用針刺時出現的循經感傳經壓迫可以出現阻滯的特性,測出一系列的陽性阻滯點,將這些陽性阻滯點連接起來即繪成一條軌跡,此軌跡基本與古典記載相吻合。這是一種應用於臨床的檢測。
 

標籤:【研究】、【現象】、【感傳】、【循】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