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認識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認識

2020年05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包括全面的中醫慢性支氣管炎機認識,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標準、分型治療、專方治療、老中醫經驗等,中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用藥規律等。     慢性支氣管炎(以下簡稱慢支),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變化。老年人中發病率甚高,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0%~15%。本病主要與大氣污染、吸煙、感染、過敏及氣候變化等有關,但許多因素迄今還不完全清楚、但現代醫學對本病的防治尚缺乏叫理想的方法。
    慢支歸屬中醫“咳嗽”、“喘證”、“痰飲”等範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如《素問·五常政大論》云:“金不及……其發咳喘,其髒肺……其病喘。”指出了咳喘之疾,其病在肺,而肺之虛實皆可導致咳喘。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專篇論述指出“病疾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並創製了苓桂術甘湯、腎氣丸、苓甘五味姜辛湯等方劑。歷代醫家在此基礎上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防治等方面也有較詳細的闡述,並有所發揮,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積累了一整套中醫中藥防治慢支的臨床經驗。
    現代中醫對慢支防治的臨床研究,早在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看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面開展了應用中草藥、針灸療法防治本病的工作,同時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藥理研究,並召開了全國性學術會議,促進了研究工作的發展。80年代對慢支的研究雖然沒有像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前期那樣有大量報道,但研究更為深入紮實,辨證分型漸趨規範,處方用藥日臻成熟。臨床觀察中除內服中藥外,還對針灸、敷貼等作了大量觀察,並提出了各種冬病夏治方法。實驗研究除了繼續進行藥理研究外,還涉及更多的方面。如肺氣腫與肺血流圖的關係,發現應用活血化瘀法,能改善肺的微循環,增加肺血流量的作用。又如對慢支虛證者的血漿環核甘酸含量的測定,觀察到氣虛和陽虛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均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在臨床療效上,據對幾千例慢支資料分析、比較、有效率從70%上升至90%以上,顯效率從20%上升至50%以上,表明中醫藥治療本並的療效是肯定的。
    總之,中醫藥在治療本病方面確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對慢支的預防還缺乏有效的方藥,臨床治癒率有待再進一步提高。     本病的發生與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和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此外,起居失調、批叫、煙酒刺激等因素也與本病有密切關係,均可致肺、脾、腎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出現脾失健運、肺失肅降及腎不納氣等病理變化。而其中脾腎陽虛是本病的主要病機,現分述如下:
    外邪侵襲  冬春季節寒冷或氣候突然變化,外邪從口鼻而入或侵襲皮毛,內捨於肺,肺氣不宜,肅降失調,引起咳嗽。如遷延不愈,久咳傷肺,肺氣上逆,衛外不固,反覆發作,脾腎收損,逐漸形成慢性咳喘。
    痰飲內聚  脾失健運,水濕留阻,痰引內聚,上漬於肺,留滯肺絡,阻塞氣道,肺有停痰宿飲,易受外邪誘發,致使咳喘反覆不愈。 
    腎虛失納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病經久,必累及腎,腎氣不能攝納,以致肺氣不能歸根於腎,故氣短而喘,動則尤甚,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衰老,症情日趨嚴重。
    綜上所述,本病以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虛衰為本,痰飲、寒邪為標。本虛而標實致成本病。而起居是、勞倦,煙酒為本病之誘發因素,均可導致咳喘的發作或加重。      
    臨床辨證時,首辯外感內傷確定病因,次辯本髒他髒知道病位,再次辯咳嗽、痰飲、哮喘抓住主證,四辯寒熱虛實瞭解病情,最後辯標本緩急。本病具體分型,根據現代各家辨證意見歸納為以下六型:
    痰濕戀肺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滿悶,腹脹納呆,四肢酸困,便溏。舌苔白膩,脈弦滑或濡緩。
    外寒內飲  咳嗽氣喘,痰白多泡沫,形寒怕冷,身痛沉重,口淡不渴或口乾不欲飲。苔白滑,脈弦緊。
    痰熱蘊肺  咳嗽喘促,咽痛,痰黃粘稠,胸滿氣粗,口渴喜飲,尿赤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洪數。
    肺脾氣虛  咳嗽多痰,氣短,喘息,惡風自汗,納差體倦,便溏,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脈浮緩無力。
    肺腎陰虛  以乾咳為主,咯痰量少或乾咳無痰,痰粘牽死,不易咯出,口鼻咽干,五心煩熱,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舌面少津,脈細數。
    脾腎陽虛  咳嗽時作,痰涎清稀,喘而氣短,動則尤甚,畏寒肢冷,倦怠無力。舌胖大,苔白滑,脈沉細。
    慢支由於病程長短不同,症狀輕重各異,以上六種證型,為一般常見分型,臨床上往往表現為虛實錯雜,寒熱相兼等複雜症象,故必須根據病情仔細申辯,不可拘泥於此。
    臨床控制: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狀基本控制,病情穩定,無復發者。
    顯效:病情相對穩定,發作次數及程度明顯減輕,一般情況(包括飲食、睡眠、體力等)有明顯改善者。
    有效:病情欠穩定,但發作次數及程度減輕,一般情況好轉者。
    無效:發作次數、程度及一般情況無改善或加重者。
    (1)痰濕戀肺
    治法:燥濕化痰。
    處方:半夏10克,厚樸6克,陳皮6克,茯苓、蘇子各10克,蒼朮、生薑各6克、大棗5枚。
    加減:喘者加麻黃、杏仁;納差者加雞內金;腹脹甚者加大腹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痰濕戀肺型222例,顯效92例,占41.4%,有效109例,占49.1%,無效21例,占9。5%,總有效率90.5%
    常用成方:二陳湯合平胃散。
    (2)外寒內飲
    治法: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處方:麻黃、杏仁、紫苑、冬花各10克,射干15克,細辛6克,五味子9克,乾薑3克。
    加減:喘息甚加罌粟殼;咳甚加川貝母、枇杷葉;痰多加半夏。
    用法:每日1劑,水煎至300毫升,分3次溫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外寒內飲型106例,顯效40例,占37.7%,有效58例,占54.7%,無效8例,占7.5%,總有效率92.4%。
    常用成方:小青龍湯加減。
    (3)痰熱蘊肺
    治法: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處方:麻黃10克,杏仁15克,生石膏(生煎)、銀花、魚腥草、蚤休各30克,甘草10克。
    加減:熱甚痰黃加黃苓、浙貝母;痰不易咯出加桔梗、枇杷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痰熱蘊肺型202例,顯效45例,占22.3%,有效145例,占71.8%,無效12例,占5.9%,總有效率94.1%。
    常用成方:麻杏石甘湯、清金化痰湯或二陳湯合銀翹解毒散。
    (4)肺脾氣虛
    治法:補肺益氣,健脾扶中。
    處方:黨參30克,麥冬、五味子、橘紅、當歸、炒白朮、半灸草各10克,茯苓15克。
    加減:氣虛甚加黃芪、山藥;納呆加砂仁、木香。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肺脾氣虛型104例,顯效28例,占26.9%,有效67例,占64.4%,無效9例,占8.7%,總有效率91.3%。
    常用成方:六君子湯。
    (5)肺腎陰虛
    治法:滋補肺腎,潤燥止咳。
    處方:生地、馬兜鈴、灸枇杷葉各12克,沙參、麥冬、瓜蔞各15克,烏梅、桃仁各9克,紅花6克。
    加減:咳甚加羅漢果;咳血加白茅根、阿膠珠;咽癢加桑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肺腎陰虛型157例,顯效58例,占36.94%,有效83例,占52.87%,無效16例,占10.19%,總有效率89.81%。
    常用成方:沙參麥冬湯、麥味地黃湯或金水六君煎。
    (6)脾腎陽虛
    治法:溫補脾腎,納氣平喘。
    處方:茯苓15克,厚樸、杏仁、補骨脂各10克,肉桂、五味子、半夏、白前、遠志、黨參、細辛、乾薑、陳皮、灸甘草各6克。
    加減:實喘甚加川椒目;虛喘甚加黑錫丹;咳甚加灸冬花或灸百部;痰多加灸紫苑;有熱加魚腥草;便溏加白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治療本病脾腎陽虛型132例,顯效61例,占46.21%,有效62例,占46.97%,無效9例,占6.8%,總有效率93.2%。
    常用成方:金匱腎氣丸
    如前所述慢支臨床表現是錯綜複雜的,往往虛實夾雜、寒熱相兼,因此治療上決不能拘泥於上述6種證型,機械地割裂開來,而要綜合分析,隨證應變,才能提高療效。
    (1)固本止咳夏治片
    組成:黃芪、黃精、陳皮、沙苑子、補骨脂、百部、赤芍。
    用法:每片含生藥0.94克,每於夏季伏天開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4~6片,連續服藥40~60天為一療程。
    療效;共觀察1018例,顯效率40.7%,有效率42.2%,總有效率82.9%。
    (2)痰靈糖漿
    組成;淡竹瀝、魚腥草。製成糖漿劑。
    用法:每次30毫升,早晚各服用1次,7天為一療程,一般服1~2個療程。
    療效;共觀察104例,第一個療程顯效5例,占4.81%,有效84例,占80.77%,無效15例,占14.42%,總有效率85.6%;第二個療程顯效22例,占21.2%,有效80例,占76.9%,無效2例,占1.9%,總有效率98.1%。
    孫一民醫案
    霍××,女,68歲。1980年1月14日初診。慢性支氣管炎4年之久。現咳嗽、喘促、咯痰稠粘,胸悶,1979年入冬以來整夜不能平臥,深以為苦,舌質紅,脈弦數有力。乃風寒引動宿疾,肺失宣降,發為咳喘。治擬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處方;葶藶子、蘇子、杏仁、牛蒡子、化橘紅、前胡、白前、川貝母各9克,萊菔子、款冬花、海浮石、枇杷葉各12克,葦根15克,大棗5枚(去核),甘草3克。水煎服。
    連續服上方12劑後,各症均好轉,已能平臥,唯有輕微咳嗽,繼續服葶藶五子湯以根治之。
    按:慢支,多由經常受外邪侵襲,咳嗽反覆發作所郅;或年老體衰,脾肺氣虛而致痰飲內聚,若感外邪,引動痰濁,痰濁阻肺,肺失宣降而發哮喘。發作期病多屬實證,症狀表現往往以痰為主。痰多者病較重,痰量減少病每減輕。所以發作期治療重在祛邪(祛痰)。本例以化痰降氣的葶藶五子湯為主,並加部分咳藥,通過利痰,改變病變內在環境,有利炎症消散,則咳喘自止。病情緩解期,應注意扶正固本,多治以益肺健康,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表現有腎虛者,應加固腎藥,以圖根治。
 

標籤:【認識】、【支氣管炎】【慢性】【中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