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應注重心、食、行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養生應注重心、食、行

2020年04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中醫養生項目,紅火的冬令進補場面,這些讓市民頗感糾結——怎麼樣的養生才適合自己?專家指出,養生重在日常,重在自己,不能依賴某種行為短期內帶來異常的效果。

中醫養生注重心、食、行。

中醫養生要順應四時氣候,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綜合調養。要調養精神,飲食有節,藥膳保健,通過“形勞而不倦”的鍛煉來煉形、煉意、煉氣,使身體“形與神俱”。針灸、推拿與針刺養生通過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和調節機能平衡的功能來發揮其治療與保健強身作用。

養心養神最為重

膳食、心理和運動中醫調治體質的三大方法。其中,養心養神最為重。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是中醫養生遵循的原則之一,所以,人們應善於自我心理調適,保持良好心態。打了一個比方:與其上午蟲草、靈芝剛剛進補好,下午與人吵架、生氣一場,不如知足常樂就著蘿蔔吃下一碗白飯。心平心靜、為人豁達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要做到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

生氣會直接損害五臟六腑的功能,後果嚴重。要想養生保健,必須讓氣機和諧順暢起來。遇事難得糊塗、順應季節變化、節制情感、尋找精神寄托這4種辦法來調神順氣。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這5種氣最好不要生。

養生最宜個性化

市場上千篇一律的中醫養生項目並非人人適用。多樣化的體質,需要因地因人因時調治體質,需要一套個性化的體質調治方案。

比如,氣虛、痰濕和特稟三種體質集於一體者,容易反覆感冒且難愈,時常頭昏乏力。這樣的體質者通過中藥湯劑治療,同時輔以黃芪山藥煮粥、紅棗湯食補,持續服用一段時間後症狀會消失。這類體質今後易得動脈血管疾病、糖尿等,應從現在起有意識地控制飲食。對於這類體質者,跑步、打球這類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而慢走、太極拳是最佳的鍛煉方式。

又比如,平和體質者養生保健宜以飲食調理為主,戒煙限酒,緩補陰陽作用的食物;每天做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和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積極進取。而氣虛質者可通過食黃芪童子雞、山藥粥等健脾益氣的食物,開展柔緩的運動健身,應避免過度勞累,與人多溝通調整心理,適量飲服補中益氣湯來調治。

標籤:【行】【食】、【重心】、【應注】、【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