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汗 | 養生知識網


 

A-A+

什麼是自汗

2020年01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什麼是自汗?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醫學上對於出汗分為自汗、盜汗、虛汗等。那麼什麼是自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瞭解下自汗。

什麼是自汗

自汗是指人體不因服用發汗藥或劇烈活動、天氣炎熱、衣被過厚等因素而動輒自然汗出者。現代醫學中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等證可見自汗,中醫學認為本的形成是由於營衛不和、脾肺氣虛、胃熱熾盛等致衛氣不固,津液外洩而出現自汗現象。臨床常見症狀為時時汗出,動則益甚,常伴面色白,肢體欠溫,氣短乏力,惡寒惡風等。

自汗多見於身體虛弱、患有佝僂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人都會出汗,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

小孩出汗多雖然不一定表示有病,但仍應注意到經常多汗對小孩是不利的。

第一、由於多汗,小孩容易受涼,引起感冒。

第二、出汗多,水份丟失就多,同時也丟失少量鹽份,應汗液中含鹽,長期失水失鹽對人體不利。

第三、經常出汗影響個人衛生。

因此,家長平時要注意對多汗小孩的護理。

1、勤擦、勤洗、勤換。要及時擦去小孩頭上和身上的汗液,經常換洗小孩內衣內褲,注意個人衛生。

2、不論白天還是夜晚,睡覺時都不要直接對著風吹,以免冷風襲入汗毛孔內而受涼。

3、平時多飲水,補充水分和鹽分。

4、合理餵養,多吃蔬菜瓜果。小嬰兒、生長發育較快的兒童要及時補鈣。

5、平時要注意一些其他症狀,對於安靜狀態下經常出汗的小孩,應及時就醫。

什麼是自汗

除了自汗外,還有哪些出汗現象呢?其它常見出汗現象,下面一起來瞭解下。

其它常見出汗現象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1、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

2、戰汗

即全身戰慄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症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3、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常見出汗現象

4、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郁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病象。

5、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於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6、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於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於肥胖就是體質過於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不正常的出汗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了。在出汗多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調理,以免耽誤病情。

標籤:【什麼】、【自汗】、【養生之道】、【導讀】、【什麼】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