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焦慮會升高血糖 | 養生知識網


 

A-A+

生氣焦慮會升高血糖

2019年10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職場中人

●不良情緒會使腎上腺素壓力激素增高終致血糖升高

●預防糖尿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和心態都至關重要

最新的廣東省糖尿流調結果顯示,20~74歲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12.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20~39歲年齡段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記者從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日前開展的“代謝異常人群風險評估”義診活動上獲悉,職場中人已日漸成為糖尿病的“重災區”。究其原因,除了職場中人不良的飲食習慣外,壓力大、長期焦慮、情緒波動等心理因素也是誘因,因為生氣、焦慮都會導致體內血糖升高。

醫學指導/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小燕

病例:公關經理焦慮不安患上糖尿病

今年35歲的李曉慶在一家公關公司任經理。在最近一次單位體檢中,她吃驚地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我一向注意飲食,不胖,也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怎麼會得上糖尿病呢?”經過醫生分析,她才明白,自己得上糖尿病主要跟她這半年來一直緊張焦慮有關。“這半年來,我負責的大活動一個接一個,每一個活動都感覺已經耗盡了心力,但一忙完,又得趕緊投入下一個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她說,她幾乎每天都處在焦慮中,“這半年來,我幾乎每一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經常做夢都夢到哪位該請的領導臨時變卦了,或當天接嘉賓的車沒有落實。”

分析:焦慮情緒會讓腎上腺素和壓力激素增高

據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小燕介紹,最新的廣東省糖尿病流調結果顯示,廣東省20~74歲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2.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20~39歲年齡段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這說明廣東糖尿病的發病率正處於快速增長期,並呈年輕化趨勢。”陳小燕說,而且這一年齡段的人,大多都屬於正在拼事業或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職場人士,成為糖尿病的“重災區”。

陳小燕介紹,糖尿病屬於心理生理疾病,其發病是一種綜合性的原因,不僅涉及生理、社會因素,更涉及心理因素。現代人大多處於高糖、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飲食環境中,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量減少、生活無規律,使得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

“很多人不知道,生氣、緊張、焦慮等情緒也會導致血糖升高。”陳小燕說,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過度的緊張壓力狀態,不能得到良好的鬆弛和調整,身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和體內皮質醇就會增高,因此產生的壓力激素也會增高,體內大量分泌應激激素,透支了分泌系統的“壽命”, 致使神經內分泌紊亂,代謝加快,加重各器官的負擔和損害,如甲狀腺、胰腺功能發生相應的改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糖升高,破壞胰腺功能,逐漸增加對胰島素的抵抗,最後形成糖尿病。

提醒:不要過於爭強好勝和追求完美

“一般而言,父母有糖尿病的,子女都是糖尿病高風險人群。”陳小燕說,父母一方有糖尿病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要高兩倍,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則高4倍。因此,凡是高危人群都應及早進行篩查和預前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患了糖尿病,除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外,保持良好的心態也非常重要。

陳小燕說,首先要學會放鬆,減輕交感神經活動,從而減輕應激反應,以控制好血糖;其次,在心態上不要太爭強好勝,不要過於追求完美。“其實,心態建設應該從娃娃抓起,比如,不要從小就強化孩子什麼都要拿第一的觀念。”

相關鏈接:“降糖必須達標” 容易發生低血糖

本報訊 (記者伍君儀)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將血糖降下來,因此很多關注自身健康的患者盯著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恨不得用最猛的藥一下子把血糖降到最佳水平。結果,一些人血糖波動過大,三頭兩日就出現低血糖。其實,2010年更新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已經打破了“降糖必須達標”的舊觀念。廣州有糖尿病專家指出,年老多病者降糖宜穩不宜猛。

據介紹,《指南》打破了“降糖必須達標”的傳統治療觀念,首次提出了血糖控制目標應該個體化,治療未能達標不應視為治療失敗,從而降低併發症的風險。日前,在廣州一家由《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啟動的“DPP-IV學院”的成立活動上,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蔡德鴻教授對《指南》進行解讀時表示,併發症主要是指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他舉了兩個例子:

某男66歲,退休工人,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值為7.1%,未達到7.0%的正常標準,但血糖波動不大,日常工作能力正常,沒有發生過低血糖。

某女68歲,退休教師,文化水平較高,很關注病情指標,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值為6.5%,但血糖波動大,幅度達6~8毫摩爾/升,每兩三天就發生一次低血糖,常被別人送入院。

對於糖尿病人而言,血糖在3.9毫摩爾/升就算低血糖。蔡德鴻稱,低血糖的早期表現是出冷汗、心跳加快、飢餓感明顯,往往在沒及時進食或過分運動後發生。發生低血糖時,患者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的情緒。血糖太低還可危及生命,因此只要發生過一次低血糖就值得警惕,就診時務必告訴醫生。血糖檢測有助於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他建議服用口服藥控制血糖穩定的患者最好每天監測空腹血糖,每兩周測一次7點血糖譜(三餐前後加睡前)。病情複雜者還要測得更頻繁。

蔡德鴻表示,為了避免發生低血糖,建議患者降糖要慢一些,不求一步到位,可分階梯降下來;糖化血紅蛋白對年齡大、合併有心臟或腎臟問題的患者可適當放寬,如預期壽命短於5年的患者指標可放寬到8.5%。

標籤:【生氣】、【焦慮】、【升高】、【血糖】、【職場】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