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病之「問」 從問診知健康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看病之「問」 從問診知健康

2019年10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國古代看都是講究的望聞問切,現在我們來研究下中醫中的問。顧名思義就是詢問情,中醫通過你對自己的情的描述初步判斷病情,從而更快的瞭解病情並及時治療。

問寒熱,有病及時發現

寒熱的產生,主要決定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是機體正邪相爭的表現。

臨床上常見的寒熱症狀有:但寒不熱、但熱不寒、惡寒發熱、寒熱往來。

但寒不熱:如果你感覺寒冷而不發熱,屬於陽氣不足的虛寒症。

但熱不寒:如果你發熱,不感覺冷或反而怕熱,為裡熱症。

若高熱伴見口渴喜冷飲、出汗、大便秘結為實熱症。若午後低熱,伴有手足心發熱、夜間出汗、兩顴發紅者為裡虛熱症。

惡寒發熱:如果你自覺怕冷而體溫升高,表示外邪侵襲肌表。

寒熱往來:寒與熱交替出現。寒熱往來定時者,為瘧疾;寒熱往來不定時者,伴兩脅脹痛、口苦,為肝膽病。

問出汗,看準病的虛實

汗出與陽氣盛衰、津液盈虧相關。

無汗:如果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為表實症。

出汗:如果外感風邪,發熱、怕風汗出者,為表虛症。

自汗:如果白天稍活動即出汗,常伴疲勞乏力、氣短畏寒,陽氣虛損所致,多為內傷病。

盜汗:指夜間睡著後出汗,伴有發熱、顴紅、心煩、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為陰虛內熱所致,多為內傷病。

問疼痛,找準病的位置

有人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比作是死搬硬套,這一點兒也不假。

大部分情況下,頭痛並不一定是頭出了毛病,而可能是身體的其他部位出毛病了。

同樣,腳痛,除了外傷之外的痛,也不一定是腳自身出毛病了。

問頭痛主要是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觀察病情。

頭痛:突然頭痛,痛無休止,伴有怕寒發熱,多為外感實症。

頭痛時發時止,有脹痛,勞累後加重,或伴有眩暈者,多為內傷虛症。

胸痛:肺熱之胸痛以一側為多,發熱咳嗽、痰黃而稠;

胸痺症之胸痛前心區有重壓感或刺痛,反覆發作,伴有心悸氣短。

肝膽病疼痛表現為兩脅脹痛不適。

胃病疼痛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伴有噯氣吐酸水。

“睡不著”還是“睡不醒”要問清

有俗語說“三十歲之前睡不醒,三十歲之後睡不著”。

這說明,人在不同的年齡共睡眠狀況是不一樣的。

而對中醫來說,在看病時,一定會問清楚,“是睡不著還是睡不醒”。

睡不著屬“失眠”,睡不醒屬“嗜睡”。這二者在病理上相差很大。

1、失眠

入睡難或睡中易醒,醒後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或徹夜不眠,多為陰血不足,心失所養。

常伴有心悸、多夢、耳鳴、潮熱等症。如因積食上火而失眠,常伴有面紅、氣短、口渴、胃部不適等症。

2、嗜睡

睡意很濃,經常不由自主地入睡。

若年高體虛者多屬心腎陽虛;

肥胖者多伴有腹脹、痰多,為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所致。

厚著臉皮問二便

在中醫確診中,瞭解大小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時間、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數,排便、排尿感覺等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面對此等問題時,你不要不好意思。

1、便次異常

排便困難,多日不便,稱為便秘。熱盛傷津者為熱秘,陰寒內結者為冷秘,氣機阻滯者為氣秘,氣虛無力為虛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樣,便次增多為洩瀉。大便稀薄不成形為溏洩,多為脾失健運。腹痛洩瀉在黎明者為五更洩,多為腎陽虛。腹痛洩瀉,瀉後痛減為傷食洩瀉。

2、便質異常

排便時肛門有灼熱、下墮感為脾虛氣陷。排便不爽為肝郁。若便黃黏滯不爽,多為濕熱結於大腸。

腹痛窘迫,時時欲瀉,多因濕熱內阻、腸道氣滯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狀。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腎陽虛衰。

3、尿量異常

尿量增多為虛寒。尿量減少由於熱盛、汗多傷津,或因吐瀉損傷津液所致。

4、尿次異常

小便次數增多且每次時間短,多為濕熱。久病尿清長而頻數、夜間尿次增多,屬腎陽虛。

小便不暢,點滴而出,一般為濕熱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屬實症,若因腎陽不足屬虛症。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以上文章為你介紹的就是中醫養生中的問,詢問患者的病情,以達到及時的治療的作用,減輕病患的痛苦。

 

 

 

標籤:【中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