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必先養心 | 養生知識網


 

A-A+

養生必先養心

2019年10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鄧鐵濤,1917年出生,廣州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8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鄧老將中醫的養生保健思想運用於生活中,使陰平陽秘,精神恬淡,起居合宜,而達高壽。

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如果心不處於正常狀態,血脈閉塞不通,便會影響各個臟腑而受損,達不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一、養生之道在於“養心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醫之理論,“心”既支配血脈的運行,還主持精神活動,是人體最重要的組織,稱之為“君主”之器官。所以養生必先養心,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如果心不處於正常狀態,血脈閉塞不通,便會影響各個臟腑而受損,達不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作為致因素的七情,是指這些情志過於強烈,引致臟腑氣血逆亂而發。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縱慾無度則有損健康,甚至化生百病。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頤養浩然之正氣。而積極、正確的慾望對養生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為人類事業發展而生的慾望,乃為慾望之大者,為浩然正氣,對養生具莫大的好處。因此,把握好慾望的大小關係,捨小欲、私慾而懷蒼生之念;做好“求”與“放”的平衡,入世卻寵辱不驚,正是養心正道之所在。

 

二、運動而不使過度

運動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華佗在論五禽戲時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不當使極”,即言適量而不為過,過則於養生不利。運動種類可分外功與內功。體操、跑步、外家拳術之類,重在使用外勁,當屬外功;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之類則屬內功。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網球等劇烈運動,以其剛也,剛則耗氣。而內功用意不用力,以意為主,以意為引,以氣運肢體,不偏不倚,不會傷氣耗血。太極拳、八段錦,都是中醫保健養生學的精華。八段錦作為我國古代導引術,其健身效果顯著,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的瑰寶。我每天都堅持做八段錦,不但運動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還可選擇每天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醫學上也稱之為“醫療步行”。60歲以上的人,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40分鐘,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每天午飯前我都會圍繞我住的樓房悠閒地散步10圈。

 

運動不單是體力的,也包括腦力“運動”,讀書、看報紙,使腦筋“運動”;思考問題、寫文章,腦部也可以“運動”。老年人不妨堅持寫寫日記,可以起到延緩健忘的作用,對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好處。

三、藥食同源以平調陰陽

飲食要有節度,過分的肥甘厚味,或過饑過飽,食無定時,都會傷及脾胃,脾胃一傷,則諸病叢生。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營養物質的消化呼收,氣血的化生,有賴脾胃的運化功能,故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之說。許多高齡老人的飲食習慣證明,飲食清淡、適時適量是重要因素。我一周有兩餐吃粥、饅頭;一餐吃南瓜、蕃薯,既清淡又潤腸,可謂一舉兩得。

 

人體日常狀態都有其偏態,絕對的“陰平陽秘”非人之常態,陰陽的輕度失衡在亞健康狀態最為常見。因此,可以藥食之性味糾正人體之失衡。我偶爾會燉服中藥,如人參10克、陳皮1克,補益而不膩,是嶺南地區很好的保健品,還可加田七片5~10克,起到活血通脈之功。我還喜喝茶,養成了清晨在家喝茶的習慣。我患有高血壓,因此常用少量活血行氣的玫瑰花或菊花搭配平肝涼肝的龍井茶或用能助消化的普洱茶作為早茶,每天起床後飲上數杯。喝茶可以添壽。“茶”是什麼意思呢,“茶”字拆分開來是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喝茶可以使人壽命超過“茶”數。
 

標籤:【養心】、【必先】、【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