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情慾」養生法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養生之「情慾」養生法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情緒和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關係,那麼中醫養生,如何調理情緒呢?

老中醫養生法
中醫養生法

中醫“情慾”養生

中醫運用五行學說,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納為心肝脾 肺腎五大體系,根據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 某一髒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驚)為心之志,怒為肝 之志,思為脾之志,悲(憂)為肺之志,恐為腎之志。當發生突發、 強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調情況時,便也首先損傷有關的臟腑,也就是喜 (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中醫還巧妙 地運用五行的生剋制化關係,提出了以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情 志,達到調節由這種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獨特治療方法,也就是 以情勝情療法,有些人亦稱為情志相勝、五志相勝、情志移遣療法等。

喜傷心 恐勝喜

清代《冷廬醫話》中,說到一江南書生在京考中狀元,因過於高 興而發狂,大笑不止。一位名醫看後對他說:“你的治不好了,不 過十天就會死的,趕快回家吧,遲了就來不及了。你回家路過鎮江時 ,一定要找一位何醫生再給你看看。”同時寫了一封信,讓他面呈 那位何醫生。書生到了鎮江,果然就好了。醫生的信中寫有這樣的 話:這位書生“因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不可復合,非藥石之所 能治。故以危言懼之以死,令其驚恐憂鬱,則心竅閉,到鎮江當已愈 矣”。

這是以恐勝喜的典型病例,因為喜為心志,恐為腎志,在五行中, 心屬火,腎屬水,水能夠克火,所以可用腎之志恐,來治療心之誌喜 導致的疾病。醫生也正是給狀元造成病重將死的假象,以恐而治癒了 他的“喜”病。

思傷脾 怒勝思

元代的《儒門事親》一書中,記載了一位貴婦人,嚴重的失眠, 歷經兩年不愈,諸醫無策,擅長心理治療的名醫張子和,讓病人的丈 夫,“以怒而激之”,整天花很金的錢,只顧買酒喝,自得其樂,而 對病人不聞不問,不給她買藥治病,結果這位婦人怒中遏,一氣之下 ,出了一身大汗,當天夜裡便感到疲憊不堪而睡得很香,又過了八九 天,食慾也好轉了。

這是一則以怒勝思的病案。因為思為脾志,怒為肝志,在五行中, 脾屬土,肝屬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來治療脾之志思 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運用“惹其發怒”的手段,治癒了貴婦人 的失眠症。

悲憂傷肺 喜勝悲憂

有一個人,因父親驟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後便覺心痛難忍,逐 日加重,藥皆無效。張子和為其診治時,恰巧有一個巫婆在場,張子 和於是便自學巫婆的樣子,取笑戲弄巫婆,來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 已,結果僅一兩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這是一則以喜勝悲(憂)的病案。因為悲(憂)為肺志,喜為心 志,在五行中,肺屬金,心屬火,因火能克金,所以可用心之誌喜, 來治療肺之志悲(憂)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語言行為, 來引逗病人大喜,而治癒了他的心痛。

恐傷腎 思勝恐

《續名醫類案·驚悸》一書中記載了一個名叫沈君魚的病人,整 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將臨,後來找到了當時的名醫盧不遠診治。盧 不遠先與病人交談了一次(類似今日心理疏導療法),病人心中恐懼 頓時減輕許多,但翌日一早便又來求治,聲稱其占了卜,簽上說其10 天內就要死去,因此十分緊張,遂一早又來。盧不遠便留他住在自己 家裡,病人覺得醫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許多,過了10天亦未死亡。後 來盧不遠又介紹他去找和尚練習坐禪,經過一百餘日的閉目沉思之後 ,病人的恐死心理終於消除。

這是一則以思勝恐的病案。因為恐為腎志,思為脾志,在五行之 中,腎屬水,脾屬土,土能夠克水,所以可用脾之志思,來治療腎之 志恐所導致的疾病。盧不遠通過讓病人深思,來認識分析恐死的癥結, 終於以思而治癒了他的“恐”病。

怒傷肝 悲勝怒

明代名醫張景岳,一次診治了一位因一時口角理屈,佯裝發怒而 昏厥“假死”的婦人。張景岳在確定其是裝病後,便在其耳邊,故意 大聲說其病情已非常危險,必須用艾條在其面部熏灸,才能治癒,病 人因害怕火灼疼痛與毀了面容,而面露悲傷之色。張景岳接著又提出 ,可以先服湯藥試一試,如果藥到了咽喉就醒過來,則也可不用艾灸 ,後來婦人在服藥時,藥尚未到咽,便醒了過來。

這是以悲來勝怒的病例。因為怒為肝志,悲為肺志,在五行中, 肝屬木,肺屬金,金能夠克木,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來治療肝之志 怒導致的疾病。張景岳在解釋上述病案時說:“子之玄秘,秘在言耳, 亦不過借藥為名耳,但使彼懼,敢不速活。”

當然,嚴格地來說,情志相勝就是一種治療方法,沒有經過正規 的訓練,一般人也難以掌握,而且運用不當,反會導致另一種情志傷 害,使病情加重繁雜。所以沒有經過特殊培訓者,不可盲目以此法來 替人治病。但讀者若能洞悉領悟了七情相勝之機制,而有意識地去調 節自己的情緒,也未嘗不可。比如氣惱不能自控時,不如去想想自己 經歷過的苦難歲月;高興過頭之時不如想點令人恐懼的事情;憂愁乘 襲之時,則應去想點高興的事情;思慮難揮時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 大恐之時,則當客觀冷靜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懼的原因等等,或許會 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過度變化對身體的進一步損害。

心理調理 中醫有招

生活中如面對死者的悲哀情緒、對自己的未來的迷惘、對周邊事物的複雜情感等。而在七情中比較重要的有:“驚”、“恐”、“悲”、“思”、“憂”以及多種負面情緒的聚合。

驚 恐

驚恐,突然的大災害降臨,人處於一種不能應付的狀態,最容易出現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中醫認為驚恐最易傷腎、心、膽,驚恐之後三髒出現虛損,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神不寧。表現為驚恐不安、害怕膽小、不敢獨處、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等。

由於驚恐主要以心膽氣虛證候為主,所以應對這些人主要採用“補氣”的治療方法,也就是更多地採用擁抱、愛撫的肢體和口頭語言的支持方法。

在飲食上,要採用“介以潛之”和甘味補氣的辦法。具有補氣功能的常見食物有:大米、山藥、白扁豆、薏苡仁。必要時還可採用中藥的治療方法,像人參、黨參、茯苓,方如安神定志丸等。

悲哀

悲哀主要以肺脾氣虛為主,所以在行為上也要採用“補”的支持方法。但與驚恐不同的是,肺脾氣虛多夾有氣滯,所以,應該及時疏導他們的情緒(理氣),讓他們充分地宣洩出自己的負面感受,包括哭喊等方式。

在飲食上,除了採用上述補氣的食物外,還可以用些白色的食物調補,比如百合、白木耳等。由於他們同時有很多氣鬱的症狀,可以建議他們適當吃些辛辣的食物,其他諸如橘子、橙子、柚子(以上水果的皮也可以泡茶喝)、蘿蔔、花茶等都可以調理氣機。中藥除上面所提補氣藥,還可適當加些寬胸順氣的藥物,比如枳殼、栝樓皮、木香等。中藥方可以選用異功散等。

憂思

憂思主要是氣機鬱結,所以“氣鬱達之”,也就是在行為上要採用疏通條達的方法,要採用更多的陽性的治療方法。比如早上起來,迎著八九點鐘的太陽,融入集體中,唱歌、喊叫、跳舞、運動,充分宣洩壓抑的情感。

在飲食上,主要採用芳香和辛辣兩大類食物,比如辛辣的食物有辣椒、生薑、芥末、蔥、蒜等。芳香類的有玫瑰花、茉莉花、菊花、薄荷、豆蔻、砂仁等。中藥可用柴胡疏肝散

多種負面情緒聚合

經過重大災害之後,很多人情緒和精神上有很大變化,如悲哀、痛苦、鬱悶、焦慮、恐懼、憤怒等,經常是混合出現的。中醫將這種負面情緒聚合分成兩大類:陰性和陽性。

陰性負面情緒聚合主要表現為悲哀、抑鬱、恐懼、消沉、畏縮等。對於這種情形,主要採用陽性的行為治療。在飲食上也多用陽性的食物。中藥可以根據辨證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

陽性的負面情緒聚合主要表現為焦慮、煩躁、不安、痛苦、憤怒、暴躁等。對於這種情形主要採用陰性的行為治療,比如多聽安靜柔美的小夜曲,傍晚在水邊、草地漫步,輕聲細語地聊天等。在食物上多吃陰性的食物,比如苦、酸、甜味的食品,也可以多吃富於汁類的水果和蔬菜等。中藥可以根據辨證採用龍膽瀉肝丸、一貫煎等。

欲生好子 必先養氣

過去人們總認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花到開時自然香”,其實孕婦為胎兒創造良好的宮內生活環境,經常同胎兒溝通信息,不但與胎兒能否健康發育關係很大,而且對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也很重要。

“腹內九月勝過腹外九年”。古代醫家很重視胎兒保健,稱之為“護胎”、“胎教”、“養胎”,認為孕婦不但需要為胎兒提供一定的物質營養,以供其發育,而且在情志方面,也應維持在最佳狀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保持心情舒暢,以利於母子健康。《內經》針對孕婦的精神調攝,提出要居住清靜,情緒和悅。古代醫家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指出,孕婦在十月孕期之內要做到:“一月不可縱怒,二月不可驚動,三月不可縱慾及悲哀,四月不可勞逸,五月不可妄思及饑飽,六月不得雜食及針灸其經,七月不可憂鬱、叫呼,觸冒煩躁,八月勿食燥物,九月不可懷恐及房勞”。

《竹林女科》中指出:“寧靜即養胎,蓋氣血調和則胎安,氣逆則致病……欲生好子者,必先養其氣,氣得其養則子性和順,無乖戾之習。”這些均說明婦女在妊娠期應重視精神調攝。情志和順,則母子安康,胎借母氣而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孕婦遭受不良情緒的持續刺激,則會導致多種妊娠疾病,如孕期情緒緊張易怒,會導致“子癇”、“子懸”的發生;嚴重焦慮恐懼,抑鬱多愁,可使胞脈拘攣,影響胚胎的氣血運行,導致胚胎發育不良,誘發流產、早產、畸胎。

孕婦情緒的異常變化,還直接影響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如孕婦在妊娠7~10周內情緒過度緊張,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而阻礙胎兒上頜的發育,引起胎兒口唇發育不良而造成豁嘴(唇顎裂)。重慶醫學院曾對多動症兒童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兒童在胚胎期其母曾有過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困擾。

研究發現,從胎兒期開始,胎兒即有原始的情緒感受性,這時孕婦的情緒已對胎兒有極其密切的影響力。若母親有情緒障礙或經常處於恐怖不安狀態,胎兒活動就會隨之增加,胎兒出生後往往是神經過敏或形成過敏體質,缺乏健全的適應能力。而孕婦在安靜環境中生活,則利於胎兒發育,妊娠併發症也明顯減少。母親多聽輕鬆悅耳的音樂,胎兒生長發育良好,躁動減少。

胎教要做到“二少四多”,即少焦慮、少發怒,多看美麗漂亮的娃娃畫報和照片、多聽優美動聽的音樂、多想令人高興的事情、多講幽默風趣的語言。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心情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了人體的健康,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健康,一定要心胸開闊哦

 

 

 

標籤:【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