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拔火罐的優勢與注意事項 | 養生知識網


 

A-A+

真空拔火罐的優勢與注意事項

2019年08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真空拔火罐克服了傳統拔火罐的諸多缺點,不但效果不亞於傳統拔火罐,而且罐體透明,易於觀察皮膚變化情況,並且罐體內的氣壓可以隨意調整,易於控制。下面是關於真空拔火罐的優勢注意事項敘述,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真空拔火罐吧。

真空拔火罐

傳統玻璃火罐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口徑較為單一(導致使用的部位相對有限),負壓不易調節,易碎,質量較重不易攜帶,投火、閃火手段可能燙傷、燒傷患者皮膚等等。這些不足都制約了拔罐療法的發展。

真空拔罐是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在選定的部位(穴位或灶點),使皮下及淺層肌肉充血,刺激人體皮部、經筋、經絡穴位以起到排除毒素、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固本、調節臟腑功能等作用的一種非藥物療法。

那麼,相比較傳統火罐,真空拔罐的好處有哪些呢?真空拔罐從各方面都較“傳統拔罐”有了長足的發展,如“罐體”製作材料從動物犄角、陶瓷、竹木、金屬、玻璃發展到現在的樹脂注塑,克服了傳統拔罐器材的缺點;“罐體內”負壓形成方式,由傳統水煮排氣、燃火排氣、擠壓排氣發展到現在的抽氣槍直接抽氣,克服了因傳統拔罐使用火容易燙傷皮膚、不易調節負壓、不易起罐等不足。

真空拔火罐的使用步驟:

1.暴露皮膚 將患者待拔罐部位(穴位)逐步暴露,如先在頸背部拔罐 ,需暴露頸背部皮膚,將在腰部拔罐,需暴露腰部皮膚,餘部類推。

2.清潔表面 對不清潔的表面進行清潔,有汗液者用紙巾拭乾。

3.器具準備 根據情、虛實、胖瘦等情況以及具體需拔罐的部位,選用與之適宜的罐體(口徑),一般背、腰、臀、胸腹、大腿部和體骼強壯豐滿、實證的患者多選大號罐;頸、肩、上肢、小腿和體骼瘦小、老弱幼童的背腰、胸腹可選用中號罐;頭面、上肢手腕部、下肢膝關節、足部和體弱病久者可選用小號罐。拔罐前應檢查抽氣槍是否工作正常,罐體底部排氣閥門桿與膠塞間有否漏氣,需走罐時須準備“刮痧拔罐潤膚油(或乳)”。

4.辨病(證)用罐 拔罐具體部位須根據患者不同病證在不同的部位(穴位)上進行拔罐。

5.拔罐順序 拔罐時一般採取先上後下的原則,拔罐順序為頭部、頸部、背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部、下肢部。

6.平衡對稱原則 除人體前正中線的任脈、前正中線的督脈上的穴位全身只有一個外(如膻中、氣海、百會),其餘穴位均為左右對稱的,如腰部左右兩個腎俞穴,左右上肢內側的內關穴。拔罐治療時除任督兩經穴位外,其他穴位均平衡對稱拔罐。

真空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真空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1.選擇好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進行拔罐為佳。

2.拔罐時室內須保持溫暖,尤其對須寬衣暴露皮膚的患者應避開風口以免受涼感冒。

3.拔罐時囑咐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體脫落。拔罐使用罐體吸附數目多時,罐體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體互相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拉傷,或因罐體間互相擠壓而致罐體脫落。

4.前一次拔罐部位斑塊未消失之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5.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及麻痺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背部、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宜長;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上肢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可適當延長;天熱時則可相應縮短。

6.起罐後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可塗抹‘刮痧拔罐潤膚增效乳或油’,經幾個小時或數日即可消除。

7.隨時觀察患者情況,區分正常反應和異常反應,如遇異常緊拉、疼痛或嚴重不適,應立即調整負壓(拉動罐體底部排氣閥門桿稍放一點氣減壓即可)或起罐重新吸附;如出現暈罐現象參照本書異常反應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8.過度疲勞、飢餓、大渴、醉酒、對疼痛過度敏感者應讓患者休息,飲食、飲水後、酒醒後再行拔罐;對疼痛過度敏感者應用輕手法。

以上是對於真空拔火罐的優勢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的簡單描述,更多有關真空拔火罐方面的知識,請關注養生之道網刮痧拔罐頻道,或者在養生之道網站內搜索真空拔火罐可以找到更加全面的內容。

標籤:【真空拔火罐】、【真空拔火罐的優勢】、【真空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