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醫去火有妙招 | 養生知識網


 

A-A+

春季中醫去火有妙招

2019年07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冬春交替,氣候變化快,身體的調節能力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如果生活起居沒有調整好,過度疲勞,飲食不節制,陰陽失衡往往導致上火。

春季上火

部位不同應區別對待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的標準是“陰陽調和”,春節長假剛過,串門兒、煙酒過度、頻繁聚會,很多人身體疲勞尚未緩過勁兒,又要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現陰虛陽亢;再加上春季氣候“生發”,氣候冷熱差異明顯,更容易助長“內熱”。

上火有很多種,牙痛、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小便赤黃、大便干結都是“上火”的症狀。不同部位的症狀,反映出來的身體功能異常也是不同的。

心火:“心為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如果心火太旺,便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症狀。調理可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肝火:“暴怒傷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狹窄,沉鬱寡歡,遇事心煩易怒,從而導致肝郁氣滯而肝火上炎。表現為頭痛、頭暈、面紅耳赤、口苦咽干、胸悶脅疼。調理可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

胃火: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積”,生熱化“火”,以致胃火熾盛。症狀為胃部灼熱疼痛、口乾口臭、腹痛便秘、牙齦腫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鐵樹葉等藥物瀉胃火。

肺火:或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群體中是比較多見的。其表現主要是呼吸氣粗、高熱煩渴、咳吐黃稠痰,甚至痰中帶血。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春季生活小貼士

春天防治“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休息。其次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或喝清熱飲料,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春季是身體各臟器“火症”的多發季節。無論是哪種內臟器官出現的“火”都和心理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態度是人們抵禦疾病重要的“滅火劑”。

標籤:【妙招】【去火】【中醫】【春季】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