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分類藥膳食療 | 養生知識網


 

A-A+

慢性肝炎分類藥膳食療

2019年04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中醫歷來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食療充分發揮了食物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使人在美味的享受中得到合理治療,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食補千萬不要用在急性肝炎期間。由於急性肝炎會出現一系列的濕熱症狀,如黃疸、厭食、噁心、嘔吐、身體沉重、精神萎靡不振等,如果盲目進補,增加營養,就會助長濕熱之邪。此時飲食應以清利濕熱為主,清淡、易於消化,如食用豆漿、稀粥、水果、蔬菜等。這樣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讓肝臟行到適時的“休整”。而轉化為慢性肝炎之後,才可以慢慢用藥膳進行調補。

慢性肝炎究竟怎樣食補?如果認為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補,那就叫盲目進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一定要按照中醫的理論,辯證分型,選用不同方法進補,才能收到保肝護肝、強身健體的效果。慢性肝炎臨床上一般分為三型,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1、脾胃虛弱型:主要表現為肝區隱痛、噁心、噯氣、食慾差、大便溏、消瘦。可用疏肝理脾的藥物製成藥膳“淮山陳皮鴨”來治療。

做法:把一隻500克左右的甲子殺後,去毛洗淨,去掉內臟,將生薑5克、淮山30克、陳皮10克、苡米20克放入鴨子裡,慢慢蒸爛。然後適當加湯,放入調味品,如姜、蔥、蒜、醬油、味精等,即可服用。

2、濕邪內阻型:主要表現為腹脹、身重、睏倦疲乏、胃口差、腿腳重、舌淡、苔白膩等。可用被祛濕的藥物製成藥膳“白朮鱖魚湯”來治療。

做法:把一條400克左右的鱖魚剖開,去內臟,放入砂鍋內,加入白朮15克、生薑10、茯苓10克,再適當放入調料,如蒜、蔥、香菇、醬油、黃酒、胡椒等,煮到熟爛即可服用。

3、肝腎陰虧型:主要表現為口苦咽干、手足心熱、肋脅隱痛、低熱、舌苔紅、腰酸腿軟等。可用一些補肝腎、養陰的藥物做成藥膳“枸杞麥冬湯”來治療。

做法:瘦豬肉30克,洗淨切細,放入砂鍋內,加入枸杞子30克、麥冬10克、龍眼肉眼10克,一起煎熬至熟即可(枸杞子和麥冬要先汆水去味)。

標籤:【藥膳食療】、【分類】、【慢性肝炎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