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嚼牛肉乾 易笑掉下巴? | 養生知識網


 

A-A+

常嚼牛肉乾 易笑掉下巴?

2019年03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大笑時,真的會“笑掉下巴”嗎?一名浙江金華女孩意想不到的遭遇,驗證了這句俗語。她在觀看電視時,因為大笑,下巴突然合不上了。“笑掉下巴”,其實問題並非出在下巴,而是多數人都不甚瞭解的顳下頜關節突然發生了脫位。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顳下頜關節並不是罕見,它和人們的咀嚼習慣、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專家提醒,顳下頜關節患者應當盡早就診,以免遭遇“掉下巴”的尷尬。

“卡嚓”一聲,嘴合不上了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一個女孩張大著嘴巴,急匆匆地走進浙江金華一家醫院的急診室。陪她前來的朋友告訴醫生,女孩剛才正在家裡觀看奧運比賽,看到中國選手擊敗對手奪得冠軍時,她情不自禁地拍手大笑起來,沒想到“卡嚓”一聲,嘴巴合不上了。無論怎麼努力,下巴都不聽使喚。

醫生戴上消毒手套,一手托住女孩的下頜、一手伸進她的口腔中,輕輕幾下,她的下巴就能正常活動了。

醫生告訴女孩,“笑掉下巴”在醫學上稱為顳下頜關節急性脫位。雖然現在已經復位,但需要防止再次脫位,平時要避免做大張口的動作,再高興也只能微笑了。如果不加注意,“笑掉下巴”可能還會發生。

張口疼痛不可大意

“笑掉下巴”,果真不是一句玩笑。記者走進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口腔外科,楊馳主任告訴記者,像那位金華女孩一樣,因為大笑導致顳下頜關節突然脫位的患者雖然並不常見,但近年來患上顳下頜關節病的人並不在少數,而且多數患者對這一疾病感到非常陌生,往往患了病卻不自知。

顳下頜關節是人面部唯一可動的關節,它位於雙耳的前方,默默無聞地負責人們張口、閉口、咀嚼等面部的基本動作。顳下頜關節也是全身唯一的雙側聯動關節,它依靠下頜骨將兩側的關節聯為一體。

打哈欠時,耳前區的關節突然發出異響;咀嚼食物時,面部肌肉覺得疼痛;張嘴時,覺得嘴巴張不大或張大嘴後,嘴巴難以合上。這些常常被人忽略,卻時不時會擾人的症狀,其實都是顳下頜關節出現病變的表現。

楊馳主任提醒,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有必要及時就診:

疼痛:張閉口或咀嚼時,耳前區的關節或肌肉會出現疼痛。

運動障礙:嘴難以張大、張閉口不靈活、下巴合不上、難以咀嚼。

雜音:張閉口時,顳下頜關節會發出喀嚓音,或類似碎紙狀的摩擦沙沙音等。

別猛嚼奶牛肉乾

顳下頜關節為什麼會引起下巴合不上等令人尷尬的症狀呢?

楊馳主任解釋說,引起顳下頜關節病的原因非常複雜,其中關節盤移位最為常見。普通人群中大約有20%到3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顳下頜關節盤移位,其大多是由於牽拉關節盤的韌帶鬆弛所致。由於多數情況下症狀不明顯,因而時常被忽略。此外,骨關節炎、細菌感染、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傷等原因也都會破壞顳下頜關節的健康。

日常的咀嚼習慣與顳下頜關節病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吃過硬、韌性過大、體積過大的食物,是引起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的主要原因。這些食物包括:奶糖、牛肉乾、甘蔗、過大的蘋果等。

精神長期緊張,總是不知不覺地咬緊牙關,也容易患上這種病。

此外,在進行拔牙、補牙等治療時,保持張口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顳下頜關節會悄然受損。

改掉咬緊牙關的習慣

楊馳主任指出,顳下頜關節病其實和齲病、牙周病一樣,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與其等到下巴突然合不上再去治療,不如及早就診。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中不乏顳下頜關節病患者,拖著不治,還會影響其牙頜面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能出現臉型的變化。

早期患者可使用放置在口腔內的功能矯治器使關節盤復位,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則可進行微創的關節鏡手術或開放性手術,使關節盤得以復位。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方面,呵護好這一默默無聞卻關係到“面子問題”的關節:

一,不要經常吃質地過硬、韌性過大、體積過大的食物,還要避免張口過大。

二,改變偏側咀嚼的習慣,也不要一味用前牙咀嚼,注意雙側後牙平衡咬合。如果有蛀牙或牙齒缺損,一定要及時治療。

三,改掉緊張時“咬緊牙關”的習慣,保持心情愉快,不要過分煩躁、緊張。

延伸閱讀

經常咬緊牙關,頸肩也會受累

辦公室白領大都有肩膀酸痛的毛病,一般認為是由於久坐不動血液循環不暢所導致。但日本專家日前指出,長年不愈的肩痛可能另有原因。

當聚精會神地做事或感受到心理壓力時,人會無意識地咬緊牙關。長時間保持緊咬牙關的狀態,會令咬肌緊張,不僅會影響顳下頜關節部位的健康,還會帶動頸部以及肩部、後背緊張起來,日積月累就易引起肩痛。因此,有這種習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學會放鬆心情

標籤:【常嚼】、【牛肉乾】、【易笑掉】、【笑掉】、【下巴】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