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 養生知識網


 

A-A+

如何預防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2018年06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多患者嚴重時會殘廢。那麼到底什麼是風濕關節炎?它有什麼防治的方法呢?類風濕關節炎偏方有什麼?

多運動預防關節炎
運動預防關節炎

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如何防治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的常見症狀

1、關節症狀

初可出現單個或多個關節腫痛,大多為手指或足趾關節對稱性腫痛,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足關節最多見。受累關節炎症導致充血水腫或滲液,使關節腫痛、壓痛及僵硬。關節疼痛以夜間、晨起為主。急性發作期,關節普遍紅腫,可有積液;慢性期則多呈梭形腫脹,伴或不伴有關節肌肉萎縮,疾病晚期常見關節畸形。如出現1關節持續腫痛,大於12周;2受累關節數多於20個;3關節腫痛在短期內進行性加重並出現功能障礙,非類固醇抗炎藥不能緩解,則應盡快去醫院就診。

2、老年類風關的症狀特點

老年人多以多肌痛起,主要表現為肩和臀部肌肉嚴重僵硬和疼痛,可伴前臂、腕和手的瀰漫性腫脹、以及肩關節腫脹。類風濕因子常呈陰性,病情較輕,對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反應良好。潑尼松減量後,常出現持久而嚴重的滑膜炎,需用其他藥物如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和羥氯奎控制炎症。

二、類風關與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

類風關為多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緩慢,以外周小關節受累為主要表現,伴晨僵,長期病變後可出現關節破壞畸形,預後不佳。患者類風濕因子常陽性。需使用菲類固醇抗炎藥和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積極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鏈球菌感染,起病急劇,伴有咽痛、發熱和白細胞增多,以四肢大關節受累多見。為遊走性關節腫痛,關節症狀消失後不會關節畸形。患者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0”、抗鏈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質酸酶陽性,而類風濕因子多陰性。應用水楊酸制劑療效常迅速有效。

三、類風關的發病機制

類風關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瞭,目前認為主要是滑膜組織異常增生且功能活躍,自身免疫異常,T淋巴細胞起重要作用。類風關關節的基本病理改變是滑膜炎,使軟骨破壞明顯,軟骨細胞減少。關節外的基本病理改變為血管炎。

四、類風關的治療戰略

類風關的治療戰略有兩點:

1.在明確類風關診斷前,給於患者鎮痛治療,並囑患者適當活動、定期隨診。

2.對已確診的類風關患者,應早期給予慢作用藥物,適當應用糖皮質激素,輔以鎮痛治療和適當活動,並長期隨診。

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控制滑膜炎,緩解類風關症狀,防止骨關節破壞。但由於其不良反應,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帶來的風險與效益比尚不明確。

五、治療用藥與聯合用藥

1、非類固醇抗炎藥

(1)吲哚美辛:抗炎鎮痛效果較強,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首選藥物。用法:開始劑量為25mg/次,每日3次,逐漸增加至每日100-150mg,分3-4次飯後立即口服。胃腸道副作用嚴重。

(2)布洛芬:用於關節、肌肉、軟組織疼痛的治療。用法:每次0.2-0.8g,每日3-4次。芬必得為布洛芬緩釋膠囊,用法為每次300-600mg,每日2次。

(3)雙氯芬酸鈉:廣泛用於急慢性關節炎、軟組織疼痛的治療,代表藥物凱扶蘭、扶他林。用法:每次25mg,每日3次。

(4)洛索洛芬:起效快、藥效期短、安全性好,抗炎、解熱、鎮痛作用均衡,總有效率可達80%以上,代表藥物為樂松。用法:慢性炎性疼痛每次60mg,每日3次;急性疼痛一次60-120mg頓服。

(5)萘丁美酮:對胃腸道毒性作用較小,牛奶和食物可增加其吸收率,藥效期長,代表藥物為瑞力芬。用法:為每日0.5-1g,分次或頓服。

(6)美洛昔康:安全性較好,藥效期長。用法:每日7.5-15mg,分1-2次服用。

(7)塞來昔布:藥效期長。用法:l00-200mg/日,每日2次。

以上藥物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慎用。

2、糖皮質激素

對於活動性類風關患者,可給予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症主要包括:(1)早期類風關患者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其他改善病情藥聯合應用。(2)關節外表現引起的系統性受累(如類風濕血管炎和類風濕肺炎等).可以應用中、大劑量糖皮質激素。(3)控制滑膜炎,等待慢作用藥物起效。

(l)潑尼松、潑尼松龍:5-l0mg/日,分1-2次服用:

(2)甲基潑尼松龍(甲強龍、美卓樂)和曲安西龍(阿賽松):4-8mg/日,分1-2次服用。

(3)倍他米松(得寶松):Iml,肌肉注射。

3、改變病情藥物

(l)傳統藥物:1甲氨蝶呤7.5-30mg/次,口服或靜脈注射,每週1次;2來氟米特(愛若華、妥抒)10-20mg/日,分1-2次服用;3柳氮磺胺吡啶(維柳芬)1.0-3.0g/日,分2-3次服用;4羥氯奎(紛樂)0.2-0.4g/日,分2-3次服用;5氯奎200-300mg/日,分2-3次服用;6硫唑嘌呤(依木蘭)50-150mg/日,分1-3次服用;7環孢黴素A(新lJj地明、田可、新賽斯平)每口3-5mg/公斤體重,分2-3次服用;8雷公籐多甘30-60mg/日,分2-3次服用。

(2)生物制劑:1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依那兩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週1-2次。2英夫利昔單抗:初始劑量3-5mg/公斤體重;3阿達木單抗:40mg/ 1-2周,皮下注射給藥。4阿那白滯素:l00mg/日,皮下注射給藥。5利妥昔單抗(美羅華):l000mg/次,靜脈注射給藥。

4、聯合用藥

提倡早期聯合用藥,即開始聯合幾種改善病情藥物,最大程度緩解病情,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漸減低藥量,以期用最少的藥物維持治療。在選用生物刷劑時,也應聯合應用傳統藥物如甲氨蝶呤等進行治療。

以上用藥請遵醫囑。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5大預防措施

到日前為止,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還沒有徹底明確,所以,還缺乏明確的預防措施。以下是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及醫生的臨床經驗,提出的一些預防措施: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內經》說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炎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

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常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足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於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係。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濕關常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於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於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

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

所以,頂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偏方大全

1、干辣椒末30克,生薑120克,大蔥150克,燒酒250毫升。將蔥、姜搗爛如泥,再入辣椒末與酒,和勻後敷於疼痛部位,直至皮膚發紅有燒灼感為止。在同一部位一般用1-2次。

2、鐵板一塊,燒熱,用厚毛巾包好,灑上米醋。待毛巾冒出蒸汽時,趁熱敷患處。每日2-3次。注意防止燙傷。

3、蒲公英根適量。搗爛,裝瓶至一半,加滿燒酒,放置10天後可用。每早服1次,每次15-20毫升。

4、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5、桂皮、牛膝、烏藥各15克,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6、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後用之搽患處,每日數次。

7、穿山甲、全蠍、當歸、殭蠶、麻黃、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斷、紅花各10克,甘草3克。取烏雞一隻去內臟,將上藥放雞腹中,入鍋內煮熟(不放鹽),食肉喝湯。

8、桑枝500克,海風籐、絡石籐各200克,豨薟草10克,海桐皮、忍冬籐各60克。共研細末,用紗布包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7-10天為一療程。

9、馬錢子30克,地鱉蟲、地龍、全蠍各3克,硃砂0.3克。先將馬錢子用土炒至膨脹,再入香油炸至有響爆之聲,外觀呈棕黃色,切開呈紫藥色時取出,與地龍、地鱉蟲、全蠍共研細末,後入硃砂,製成蜜丸40粒。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不周後不見效,可於每晨加服1粒)

10、木瓜、防己、防風、紅花各30克,生地、威靈仙、當歸、土茯苓各60克。泡入酒中,3周後取濾液。另用白花蛇1條、蘄蛇3條、烏梢蛇3條,泡酒3周後取濾液。兩種濾液混合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

11、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己、滑石、連翹各20克,桂枝、薑黃、黃柏、桑枝、蒼朮、海桐皮各15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12、附子30克,桂枝12克,麻黃、生薑、防風、白朮、白芍、知母、甘草各10克。先煎附子2小時,後入諸藥,每日1劑,30劑為一療程。症狀緩解後,方中加黃芪30克,以鞏固療效。

13、制川烏、制草烏、薏苡仁各100克,生地200克,制乳香、制沒藥各150克,制馬前子50克。共為細末,過篩混勻。每次用溫開水沖服3克,每日3-4次。

14、黃芪18克,桑寄生24克,川芎6克,桂枝、附子、當歸、赤芍、羌活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主治寒型類風濕關節炎。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很多人都覺得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不治之症,因此很多患者都沒有積極的面對自身的疾病,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你不想最後被類風濕性關節炎纏上身,就趕快從做好防治工作吧!

 

 

標籤:【類風濕關節炎】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