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秋褲下肢受涼 易引發5大健康「悲劇」 | 養生知識網


 

A-A+

不穿秋褲下肢受涼 易引發5大健康「悲劇」

2018年03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1.壞臉色與大肚子

中醫說作為一個女人,如果不是讓自己身處一個溫暖的環境裡,就多少會影響血氣運行,而血氣是好面色之本。至於貪涼貪靚,都會讓自己有一個大肚子:子宮是全然不能受涼的部位,無論你是喝冰咖啡,還是穿低腰褲,當腹部感覺寒冷的時候,脂肪就會囤積在子宮周圍保暖,那麼,別以為是自己每天坐著才出一個大肚子的,其實那是被冷出來的!

2.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性脂膜炎是一種因寒冷引發的皮膚,算是凍瘡的表親。在涼氣刺激皮膚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表皮血流不暢,保暖不好但脂肪較厚的大腿等部位,就容易出現紫紅色的、杏核大小的單個或多個硬塊,它發起威來也是很可怕的,會痛會癢甚至還會潰破,紅腫部位嚴重時會發生潰爛,甚至留下難看的疤痕。引起諸多不便。

3.婦科問題

現在去看中醫婦科,醫生們肯定會把很多問題歸結為受涼。有很多很年輕的女性有便秘的毛,繼續詢問,她們肯定還經常莫名其妙地腰疼、肚子疼,甚至頭疼,煩躁易怒,會不自覺地發無名火,檢查也沒有什麼子宮肌瘤、附件炎的問題,但是一摸肚子,馬上就覺得左側有明顯的壓痛。

按中醫講這就是“血瘀”,在西醫裡,有一個不太被重視的病名——“盆腔瘀血綜合症”,是盆腔靜脈系統有瘀血造成的,這和女性盆腔中靜脈數量多、構造薄弱有直接關係。這種淤血的產生,要麼是反覆做“人工流產”的後果,要麼就是經常受涼,天還很冷就穿裙子,或者遲遲不穿秋褲,導致下肢受涼,“血遇寒則凝”,這是常理。

4.肩頸痛

很多人到了天冷的季節,都會感覺到肩頸酸痛,其實這個位置的酸疼和受風、受寒有很大關係,因為那裡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位置,中醫經典《傷寒論》中描述的症狀“項背強幾幾”就是形容風寒之邪侵襲了這條經脈之後的症狀。通俗地說,如果我們在秋冬受了寒,感冒了,一般都會感到這個部位發緊、酸疼,有的人可能是先出現這個感覺,還沒找出原因呢,就接著發燒了,這是寒冷季節感冒的一個特點。所以這個地方的酸疼,肯定和受風受寒有關,只是有的時候只是這個部位的酸疼,而沒有發作成一場正經的感冒罷了。

5.腰椎間盤突出

秋天是最容易扭腰的季節,很多人是長時間坐比較低矮的椅子,或者桌子和椅子高度不匹配,猛一起身腰就不能動了,去醫院查才發現,自己是腰椎間盤突出,這次扭腰是受寒引起的急性發作。因為這種坐姿下,腰椎的負荷都是超量的,猛的一起身就可能造成腰部肌肉收縮的不協調,引發腰椎間盤突出。或者彎腰撿東西,一下子就把腰扭了,不能動了,都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最忌諱的是膝關節和髖關節都是直立,直著腿彎腰下去,特別是搬重東西的時候,這種姿勢時,腰椎的負荷可以是平時的幾十倍!如果之前又受寒受涼,比如穿得少,或者坐在寒冷的地方,受涼後毛細血管收縮,肌肉會加倍緊張,間盤的壓力就增加,更有可能把髓核擠壓出去,直接殃及後面的坐骨神經,腿疼、腿麻就會隨之出現了。

不穿秋褲的N個誤區 逐條擊破

便秘一定是上火了

下身受涼了,血脈就不通暢了,腹壓會增高,所以會出現腹痛、便秘等問題。這種人不僅不能用去火藥,而且還要用溫藥,要保溫,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吃點兒現在市面上的“桂枝茯苓膠囊”,或者“大黃蜇蟲丸”,可以化解這種血瘀,更重要的是要保溫。

既然“春捂秋凍”,秋天就可以凍著

中國民俗有句話叫“春捂秋凍”,其中的秋凍是說秋天不要過早穿太厚,因為秋冬之後,天氣要變涼,人的毛孔要閉起來預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開放,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所以秋天添衣要有個過程,給身體一個適應寒冷、抵禦寒冷的機會,這也是對免疫系統鍛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天氣很冷了仍舊可以不穿秋褲或者一直穿裙子,因為下體屬陰,與上身相比,本身就是陽氣偏弱,火力不足,也是最容易受涼的,刻意地不穿厚褲子就不是鍛煉免疫力,而是損傷陽氣了,特別是女性,很多疾病都是由下肢受涼引起的。除了前面說的盆腔瘀血之外,越來越年輕化的腰椎間盤突出也和受涼有很大關係。

我們有強大的暖風

前面說了“春捂秋凍”,就是說人體要適應季節變化的溫度,這就是中醫養生裡說的“天人相應”,人應該經受自然的寒熱變化。如果在本該寒冷的季節總是躲在有暖風的房間裡,就是對抵抗力的一種渙散。在秋冬,人的氣血會收藏到裡面,衛外的功能相對不足,所以到了冬天人容易感冒,但是胃口總比夏天時候好。但是在夏天,人的胃口會不好,而且容易有胃腸炎發生,但是感冒卻減少了,因為在夏天氣血是守護在外邊的,裡面,消化系統相對薄弱。自然界的萬物都是這個規律,所以樹木都是在“冬灌”,就是在冬天讓樹木“吃飽”。

標籤:【不穿】、【秋褲】、【下肢】、【受涼】、【易引發】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