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讀中華傳統中醫之「神」 | 養生知識網


 

A-A+

科學解讀中華傳統中醫之「神」

2018年01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0 ℃ 次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神是腦物質細微精深的結構和腦的功能活動。狹義的神為心神,藏於心;廣義的神,藏於腦。廣義的神既包括心神,還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內容。腦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識、思維、知覺都是在腦神的作用下產生的;心神、肝魂、肺魄、腎志、脾意亦在腦神的作用下,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關節的活動,皮膚的感覺,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樣都離不開腦神。

中醫認為“神”可以調節人體形體的動與靜,精神的興奮與抑制,情緒的喜、怒、哀、樂、愛、惡,個性的剛與柔、靜與噪,身體的屈與伸等等。這是“神”的調節與控制功能。中醫還認為神可調節陰陽,而陰、陽在生命物質運動最佳自穩態理論中,被看做是生命物質運動對最佳有序狀態的偏離。調節陰陽,即調節生命物質運動對最佳有序狀態的偏離。氣功中的“調神”是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讓生命物質運動處於最佳自穩態,保證身體健康。所以氣功家認為養神才能養形,調神是練功的核心。

關於神的物質結構,中華傳統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腦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精”是我們定義的生命物質,而生命物質當然包括構成神經細胞的各種物質與營養成分,故腦神的物質基礎是精。傳統中醫還認為,“神由先天之精生成,當胚胎形成之際,腦髓隨之生成,生命之神即已產生和存在。”這正是腦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過程。

中華中醫認為,形體生成之後,神賴後天水谷精微營養而成長,神的生長發育源於後天水谷精微。中醫是通過宏觀整體觀察並在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理論,缺乏解剖學的依據是中醫的一個特點。中醫現代化的任務之一,就是把缺少現代科學與現代生理解剖學依據的模糊論述,從運動觀視角,用現代科學知識調整過來。在比較研究中,中醫“神”的構成和功能顯然與現代醫學中的“神經”系統有本質內在聯繫,或者說中醫的“神”主要是現代醫學中的“神經系統”。中醫有時也把“神”理解為“精神狀態”。因為它與生命的活力有關,因此可歸結為“氣”的範疇。中醫的氣與神就是緊密聯繫的兩個概念。

精、氣、神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面對精、氣、神的現代科學剖析只是引玉之磚,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更進一步的分析與推敲,尤其是與基因遺傳物質相聯繫,還會有更廣闊的認識天地,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精、氣、神的現代科學的基本界定。“精”是生命物質,“氣”是生命物質的活力,“神”主要是人體的神經系統。由於中醫是一門用樸素自然哲學指導的應用科學,因此在其理論體系中,有許多是由行醫經驗推測出來的東西,有些完全是猜測。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中醫現代化的過程中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加以調整。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化建構任務是艱巨的,但是中醫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標籤:【之】、【神】【中醫】【傳統】【解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