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節炎日:呵護關節需要提早預防與治療 | 養生知識網


 

A-A+

世界關節炎日:呵護關節需要提早預防與治療

2018年01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其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兩種。人們常常將關節炎視作老年,其實,所有年齡段的人,甚至包括兒童都有可能罹患此。有關資料顯示,關節炎在我國的總發病率約為13%,由於目前正統醫學中還沒有能徹底根治的辦法,所以應該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視,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根據三個“早”要點,我們平時要注意:

一、“早預防”

勞逸結合,適當鍛煉保持心情舒暢,認識到該病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需醫患配合,堅持治療。 關於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飲食治療,至今尚有爭論。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為“補充治療”,二為“取消治療”。 所謂補充治療,即補充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體內缺乏或對緩解疾病有益的食物。 所謂取消治療,是指去掉飲食中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對於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不必太著意於飲食,因尚無充分證據表明飲食治療能改變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病程。

目前關節炎的預防最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控制自身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飲食的酸鹼平衡對於關節炎的治療及併發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體內酸性物質,達到體液的酸鹼平衡,從而預防和保養關節炎。

2、要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3、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4、補充關節軟骨成分。人體關節軟骨在20歲過後將不再生長,逐年磨損。補充純天然鯊魚軟骨粉可以恢復關節已經得到醫學驗證。 專家提醒,預防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辦法是注意保暖和防寒防潮,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預防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總之增加自身抵抗能力才可預防本病的發生(小驗方:用紗布包住炒好的鹽特別是老海鹽,熱敷於關節,可治療因潮濕、風濕等引起的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患者,則要注意少從事用關節的活動,如爬山、爬樓梯等;而痛風性關節炎的預防措施,莫過於科學的飲食,少吃大魚大肉,多吃清淡的食品,而且一定要聽從醫生的飲食建議。另外,關節痛與居室的陰暗、潮濕、氣候寒冷和陰雨連綿有明顯的關係。因此,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和天氣變化時要加強防寒保暖。經常鍛煉身體,保持正常體重可減少患骨關節炎的危險;防止過度疲勞,避免讓關節經受長期壓力可降低患關節炎的機率;改變過量飲酒等生活習慣有助於防止關節惡化,防止出現併發症。平時要注意防止外傷,也要保持科學合理的姿勢,如不要長時間低頭和彎腰;防止過度疲勞,避免讓關節經受長期壓力;改變過量飲酒等生活習慣,防止關節惡化和併發症。

5、人老了多吃些有助於防治關節炎的食物。關節炎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清淡,少吃含草酸高的食物。因為偏鹹的食物鈉含量過高,容易與鈣結合排除體外,導致鈣的流失。而含草酸高的食物也盡量少吃,比如菠菜、番茄、紅薯、芹菜等,草酸能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減少了鈣的吸收。專家還特別提醒,飯後半小時再吃水果最好,如果馬上就吃,同樣不利於鈣的吸收。 經我國一些專家測定,蔬菜中藕的抗氧化能力最強,其次是姜、油菜、豇豆、芋頭、大蒜、、豆角、西蘭花等;水果中抗氧化能力以山楂最高,還有番石榴、獼猴桃、桑葚、草莓、蘆柑、橙子、檸檬等,而且這些水果的抗氧化能力比上述蔬菜的還要高,所以建議骨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較多地選擇食用。

 

 

二、“早診斷”

關節炎性病變有多種,均會不同程度地引起關節功能的障礙,且多數關節炎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治療頗為棘手,因此,及時捕捉關節炎發生的信號,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利於防止病情的進展,改善患者的預後。關節炎的臨床症斷主要有以下幾種:

1、關節疼痛

在疾病早期,疼痛往往並不嚴重,患病關節往往僅表現為酸適或輕度疼痛,遇天氣變化或勞累後,症狀可加重,休息後則減輕,此期關節活動一般不受限制,易被患者忽視而延誤就診。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變得更為明顯,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可表現出不同的疼痛特點。

2、關節腫脹

腫脹是關節炎症進展的結果,一般與疾病的正比。

3、關節功能障礙

炎症發生後,由於關節周圍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和關節結構被破壞,可導致關節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

另外,出現上述症狀後,可適時地做一些理化檢查,如X線、關節穿刺、血生化、血沉檢查等,有助於對疾病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三、“早治療”

1、手術治療

目前,骨關節炎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關節鏡手術、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軟骨碎片脫落到關節腔內,形成游離體,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關節鼠” ,可採用關節鏡手術清除。關節鏡手術可以很好地鑒別和估計關節的病變程度,對關節腔進行灌洗和清理,能清除關節腔內的游離體,使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各種矯形截骨術是用以改善關節力線平衡的。脛骨截骨術主要用於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即“O”型或“X”型腿)的患者,通過手術使彎曲的腿盡量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患者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關節軟骨丟失嚴重,關節間隙過小,關節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保守治療無效,應考慮人工關節置換,主要是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通過關節置換能比較好的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創傷較大,置換的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也有一定限度,並且手術費用較高。

 

 

2、物理治療

骨關節炎屬於非細菌性炎症,主要發病的病理特點是由於關節組織的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細胞的營養供給不良,致使組織細胞發生病變,微波熱療是近些年國內外開展非常成功的理療手段,對細胞功能的康復和致炎物質的清楚,有非常好的療效,很多骨性關節炎得到藥物所實現不了的療效。主要臨床表現

(1)人體組織吸收由體外穿透的電磁波,組織溫度得到提升,導致血管擴張,打通阻滯的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炎症的吸收和受損細胞的修復;

(2)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白細胞、巨噬細胞等的免疫作用,實現消炎和消腫的作用;

(3)使人體組織的酶類回復正常的工作,保證了正常的新陳代謝。

3、藥物治療

(1)一般情況下治療疾病時,在採用外科手術以前,藥物治療是醫生和患者多選用的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骨關節炎來說,治療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非特異性治療藥物和特異性治療藥物,即“對症治療”藥物和“對因治療“藥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對症治療”和“對因治療”這兩個概念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含義:這裡說的“對症治療”和我們平時說的含義有所區別,我們平時說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好疾病,“對症”是說要正確地認識疾病,得什麼病就用什麼藥;而這裡對症治療中的“症”則指的是疾病的表面症狀,比如牙齒被蛀壞了產生牙痛,牙痛就是表面症狀。

“對症治療”是指消除或改善疾病的表面症狀,也叫治標。就像牙痛時使用止痛藥來止痛,牙痛止住了,就是消除了表面症狀,但是不把牙齒補好,過一段時間又會疼痛。這種治療方法用我們平時的話形容就是“治標不治本”。

凡是能針對疾病原因進行的治療叫做“對因治療”,也叫治本。還用剛才牙痛的例子,把蛀牙補好,牙就不痛了,這便是對因治療。所以,對因治療較為徹底,一般不易復發。在治療關節炎方面,對因治療的一般都是中藥,就是針對病因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對症治療)

骨關節炎的非特異性藥物治療,也就是對症治療 ,常用的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它們通常被稱為止痛藥。止痛藥,顧名思義,即具有止痛的作用,能緩解頭痛、肌肉痛,包括骨關節炎伴隨的關節疼痛,這類藥物不專門針對骨關節炎進行治療,所以我們也把這種藥物稱作“對症治療”藥物。這類藥物起效快,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其止疼效果比較好,緩解骨關節炎病人的關節疼痛效果也不錯。這類藥物在體內代謝較快,一旦代謝完畢疼痛馬上又開始了,維持時間很短。重要的是,止痛控制了疾病的表面症狀現象,卻掩蓋了病情仍在繼續發展的本質。

另外還有一種對症治療藥物——激素類藥物,該類藥物必須進行關節腔內注射,也能達到迅速消炎止疼的目的,但每年不能超過3——4次,若長期使用,可加劇關節軟骨的損害以及骨關節炎的症狀。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只能暫時緩解疾病症狀,而不能真正對骨關節炎的病因——關節軟骨起作用,也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病情的發展。

(2)(僅供參考,建議咨詢專業人士)

a、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口服,一天3次,一次0.48g,連續服用12周

b、醋氯芬酸腸溶膠囊(白雲山),口服,一次2粒,一天2次,早晚各一次

 

 

4、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是患者的關節疾病處在早、中期時,配合藥物治療使用的一種方法。輔助治療,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理療和體療,比如烤電、推拿、按摩、針灸等一系列方法。雖然輔助治療對骨關節炎沒有根本性的療效,但可以減輕患者局部的不適,對患者有鎮靜、鬆弛和止痛的作用。

同時病人應當積極自我保健,注意減肥,適當鍛煉,如進行遊泳、騎自行車運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以及有害關節的動作,如登山、長時間伏案等。保護關節,減少負重,如在膝關節使用護膝,久坐站起時借助支持物等。在活動時,可利用枴杖、步行器協助活動或行走等。

5、中醫治療

對於關節疾病的治療,很多人也比較信賴中醫的推拿、按摩和中藥的治療。關節的推拿按摩,是物理治療手法,只要在正規醫療機構治療,患者一般是可以放心的。

中醫對於關節炎治療的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痺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中藥治療一般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目前臨床藥物治療中比較理想的用藥是中國醫科大學研製的脈通,副作用比較小,療效也相對顯著。

中醫藥的治療方法能使僵硬的關節肌肉得到放鬆,解除肌肉痙攣,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我們今天的臨床醫學強調“循證醫學”,意思就是說,得出一個結論,就必須有充分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支持這個結論。如果說某種治療方法或者藥物能夠“對因治療”骨關節炎,那就必須有證據證明,這種方法或這種藥物能對關節軟骨細胞恢復正常代謝起到一定作用。

但目前尚未發現中藥能修復關節軟骨,或對關節軟骨細胞起作用。人體生理解剖學證明,關節軟骨中沒有血管,中醫經常提到的“活血化淤”理論能否對關節軟骨起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標籤:【關節】【預防】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