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練太極拳 小心走進四個誤區 | 養生知識網


 

A-A+

初練太極拳 小心走進四個誤區

2019年08月15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太極拳作為東方古老文化的積澱,其魅力無窮。它不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在進入新的世紀裡,它將作為國際奧運會競技和表演項目而載入史冊。那麼,怎樣練習太極拳呢?

怎樣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中華武術的瑰寶,集健身,技擊於一體,深受人們的喜愛。怎樣練習才能達到健身、技擊的效果呢?這在各類拳論中,前輩們早已闡述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放鬆

1.體松。即身體放鬆。身體各關節,部位的機肉群不緊張,肢體在受外力時,各關節自如轉動,而不是使身體成為僵硬的整體。這種狀態下的身體是由各靈活轉動的局部構成的。受力時則分解為局部,發力時則合為整體。這樣,才能化解來力,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和反擊能力。這就是真正的放鬆了。

2.精神放鬆。我認為,放鬆就是在大腦的支配下,肢體有意識地、能動地鬆弛,無論什麼情況,精神都不緊張,心中自然,無論發生何事,泰然處置,從容應對

王老師所教放鬆方法是:在運動中著重注意肩、肘、手和胯、膝、腳上下三節的放鬆。在練拳時,要以無極樁的要求為標準,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向下松垂,一直松到腳底湧泉穴,無絲毫上挺之力。要多做旋腰轉胯的運動,兩腳開立,脊柱正直,左右轉動腰胯,膝、踝亦隨之轉動,兩手臂自然地隨之左右甩動,有利於肩部的放鬆。

蒙王成老師教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己身體的肩、胯等關節就能很快鬆開了,手臂的反應也更加靈敏,一次,和別人推手時,在對方大力推來,我沒加思索,輕輕一擺,化開來力,手自然接在對方肘下,隨手一領對方出去老遠;對方和我都很吃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我這才體會到,王老師講的只要放鬆好,自衛、進攻的招式自生的道理。

二、渾圓。松的問題解決之後,就要解決渾圓的問題。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就是渾圓的問題沒解決。所謂渾圓,就是渾厚、圓活、飽滿。在練拳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沉穩的內勁在裡面。看王成老師練拳,就可以體會到渾圓之韻。在他使用順攔肘時,尚未觸身就感覺到一股很大的力逼迫你向後跌出,這就是渾圓的效果。

 

三、旋轉。旋轉的問題是應該與渾圓同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太極拳是圓運動,但這個圓不是平面的圓,而是立體圓,是以脊柱為中軸的公轉(源動腰脊、旋腰轉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轉(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腿)相結合的旋轉,即所謂的蜾旋運動。如果圓形運動沒有螺旋式貫串其中,這個圓形運動仍然是走的直線。所以,要想解決旋轉問題,即達到螺旋運動,必須做到:

第一,在練拳時,要使脊柱正直,不歪不倒,所謂立身中正,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

第二,在每個式子中都要注意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尤其是上式結束向下式子過渡過程中,要充分做到主旋轉。

第三,上肢以手掌的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翻轉為標誌,始終進行旋轉運動,而不是無變化的直來直去。

第四,以脊柱為中軸的旋轉要和上下肢的轉動相配合,相一致,以主動手方向為準,始終是向著同一個前進方向。這就是在公轉的基礎上進行的自轉,從而增加手臂旋轉的勁力。如與人接手時,螺旋鑽入的勁就會大大增加,而不是產生方向各異的分散勁,即所謂的“整勁”。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渾圓呢?我認為,上肢在做每個動作時,適當地處於彎曲狀態,並微有外撐、前鑽之意,左右手對稱撐圓運行中動作都以弧線構成。下肢要圓襠、開胯、進退轉換要走弧線,避免直來直去。這樣,身體上下肢圓撐,雖未用力,卻有一種頂天立地,支撐八面的感覺。就像一個充滿氣的球體一樣。這時,你就會氣血順暢,達於四梢,手指有一種發麻、發脹、針刺的感覺。

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

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 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週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 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週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 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瞭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週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猶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練太極拳的四個誤區

1997年來,由於種種的原因,在開展群眾性太極拳運動中,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影響著太極拳活動更好地發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或者稱之為四個誤區

其一,不循規,不守法,隨心所欲。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群眾性晨練活動中。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認識問題,也有缺乏導師和組織領導問題。首先,從認識上看,有些人不瞭解太極拳的本質和特點,把它同保健操、迪斯科等混為一談,只要照貓畫虎,隨大流就行了。殊不知,學太極拳不僅需要明師指導,而且要遵規守法,循規蹈矩,循序漸進。其次是組織領導無力,滿足不了群眾對學習太極拳的要求,特別是在輔導員的培育,和骨幹群眾的訓練上,乃至活動場地等方面,都不適應群眾性太極拳活動的要求。

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內涵,忽視基本功訓練。無論拳理還是拳諺對此都有不少的論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無形無象才是真”,“拳到極處便無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渾元太極成”。有些人對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煉太極拳過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忽視盤架子,有的乾脆不練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樁上下功夫。有的人還用太極派別的存在為理由,提出“太極拳無所謂對錯,一個人打一個樣”的謬論。他們不知道,“忘形”是從有形中來的,“無形”是太極的最高境界。正如“守規矩,循規矩,脫規矩”一樣,只有先遵規矩,守規矩,才能逐漸的脫規矩而不離規矩,得心應手,從而進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應的太極態勢。對於太極內功與盤架子的關係,有的拳家認為,太極功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推手推出來的,而是依據拳理長期盤架子練出來的,功夫在於套路之中。只有在傳統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況,從養生的角度來說,離開盤架子,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極拳的功能,就無從談起。

 

其三,不相信“松柔是太極之母”。就一定意義上說,太極拳區別其他拳種的根本標誌就是“松柔”,或者說“松柔”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徵。老子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張義敬說:“松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凡是違反了松柔這一原則的都不能稱為太極拳,至少不是正品。”然而,有些學太極拳的同道們,卻不相信“松柔”是練太極內功的基礎,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極拳大師曾經學過某某外家拳為例,說明光有太極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須同練外家拳,只有內外兩家結合,才能產“太極功夫”,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這些糊塗的認識,影響太極功夫的形成,也影響太極拳的健康發展。

其四,把練功與養生對立起來,特別是把注重養生說成是“空架子”,是“花拳繡腿”,給予全盤否定。修煉太極拳應把養生與練功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當然,對中老年人來說,應議養生為主,技擊為輔;而中青年則應側重於技擊的訓練,提高拿、化、發、放的能力。從整體上講,二者是不可分的,練功中必然使身心得鍛煉。反過來說,在堅持長期盤架子中也必然增長太極內功,提高技擊能力。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依存。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想要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就要按照上面所說的來做,千萬不能走進誤區,那就就達不到修煉的目的。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那就是練錯了方法。剛開始練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但要爭取不出錯。

 

 

 

標籤:【太極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